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职称论文范文》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19-12-31 09:25
扫码咨询

  摘要:基层图书馆围绕职称评聘和人才建设引发的系列问题和矛盾,影响着图书馆工作质量、创新创优和事业发展。论文通过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职称评聘现状、人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基层公共图书馆职称评聘和人才建设优化途径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职称评聘;人才队伍建设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激励手段。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人员职称评定和聘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要求,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发展。2018年2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明确“以用为本”[1],“注重工作绩效”的职称改革总体要求的深化和落实[2],将进一步调动许多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政策从制定到落地还有一定的过渡期,期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着基层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对此,本文将就基层公共图书馆职称评聘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人才优化路径进行研究。

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基层公共图书馆职称评聘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职称评聘方面

  1.1.1参评条件

  在职称评定制度安排下,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分管理员、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五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分别由县(市、区)、设区市和省级人社部门组织评定,各层级的职称评定均有学历和论文(著作)的数量及质量要求,申报高级职称还有课题方面的要求[3]。上述条件的设置,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来说,在职称评定方面形成了制度层面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2017年开始,江苏省取消了计算机、外语(古汉语)测试合格的硬性要求,而将其作为专业技术能力加分项;对县(市、区)级及以下单位申报高级职称的人员,所发表论文已不作核心期刊要求[4],释放出图书馆专业职称改革的新信号。

  1.1.2存在的不足

  一是职级比例不协调。一般情况下,图书系列高级职称人员多数在高校、省及设区市图书馆,基层公共图书馆占比极低。如表1数据显示,宿迁市辖县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分别占比8%、67%、25%。由于对高级职称的著作及学识素养方面有较高要求,故人社部门通常不为基层图书馆核定正高职级岗位,如曾有某县级图书馆馆长为评正高职称而放弃馆长职位调往市级图书馆的案例。另外,在年龄上,高校图书馆及省级公共馆拥有高级职称的年龄通常在35岁至50岁,且正呈年轻化趋势[5],而基层图书馆员在这个年龄段通常只有中级,具备高级条件的年龄几乎接近退休,这种“晚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图书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及表现

  1.2.1?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受编制、成长空间、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除了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对高校图情专业毕业生吸引力微乎其微。从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设置来看,图情招生人数与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当前,图书馆其他专业人员就业的情况明显增多[6],一批学有所长的年轻人通过招录进入图书馆,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在知识层次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但由于所学为非图书馆或相近专业,或其他一些主客观的原因,部分非本专业出身的馆员精力和心思很难专注在图书馆本职岗位,而把图书馆当成跳板,寻求调动或谋求其他发展机会,影响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热情。

  1.2.2业务提升缺少专业渠道上世纪80年代,在卢子博等业界前辈的努力下,经省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批准,原金陵职大、北京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先后在南京开设图书情报专业函授专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开办图书情报专业学历证书函授班,面向全省图书馆招收学员。通过3年函授学习,学员能够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技能,为江苏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7]。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提升人员业务素质的方式逐渐淡出,基层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培训渠道收窄,为了取得与相应职称层次相匹配的学历证书,同时基于经费、培训方式及授课频度、学业难易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多数人会选择本地的开放大学或党校的非图书馆专业进行学历提升。

  2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优化途径

  2.1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始于19世纪末的英国,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9]。该制度由国家或图书馆学会从学科、学历学位、从业经验等方面,确定职业技能标准、任职资格条件,对所需人员进行标准化培养、考核和鉴定,取得资格证书方可入职,从而确保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这种程序化的“考与评”处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中,有利于图书馆职业人才的培养、遴选、流动,对培养馆员的职业精神、树立职业形象、维护职业尊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9]。

  2.2注重吸纳各类人才

  图书馆资源的广博性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决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合理性。《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应当与服务功能相适应”。这里所指的“人员结构”,不仅指年龄、性别、知识层次,还应包括学科门类。人员结构多样性要通过职称评聘政策来体现,即取消专业、学科方面的限制,对各个学科门类兼容并蓄。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分馆和农家书屋的工作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县级以上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新入职人员,应将全日制本科作为学历基本要求。

  3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对于智慧的推崇和对传统的珍视的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12]。作为知识的领航员,虽然工作的专业性、公益性赋予了图书馆员较高的职业声望[13],但基于岗位职称所赋予的待遇更能支撑本应有的自尊与自信。图书馆职称评聘涉及面广量大,站在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高度,业内专家、学者应当主动担当、尽早谋划、周密协调,为图书馆行业的职称评聘新政的制定积极建言献策,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主动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江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有重大贡献人才可直接申评高级[EB/OL].[2018-03-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EB/OL][2017-07-26].

  [3]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苏省图书资料专业研究馆员资格条件》等12个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14]17号)[EB/OLJ2017-07-26]


《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上一篇:职称评聘制度弊端的实证分析与改革思路
下一篇:职称制度基本概念界定与政策取向的辨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