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摘要: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开的以“‘互联网+’教学点”为主题的实践探索与案例成果,包括双轨数字学校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城乡牵手与家校共建以及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并形成了“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三式”破“三难”的恩施模式等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同时,该文也总结出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领导力有待提升;保障机制亟待构建和完善等。最后从“两化一体”协同推进与UGBS协同协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新城镇化;双轨数字学校;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同步互动专递课堂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原有的教学点逐渐消失,同时也有大量学校因规模减小而变为教学点。因此,教学点作为一种为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的发展而设置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1],在农村教育中一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新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亦是如此。然而,由于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教学点缺乏师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又将怎样呢?面对目前教学点存在的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又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呢?为此,我们开展了“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以期在实践中寻找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点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与策略,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最终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一、背景与动因:新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随着新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则持续增加。在教育领域,人口的迁移导致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动增加,因此出现了城市生源剧增和农村生源骤减两个极端化的现象,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失衡,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严重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做法与创新:“互联网+”教学点
面对目前新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大量学生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教学点由于师资短缺导致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解决目前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就应该让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心中的儿童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5]。因此,面对目前农村优质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来寻找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新城镇化逐步推进的关键。
三、案例与成果:“咸安模式”与“恩施模式”的探索
从2014年上半年至今,我们已经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崇阳县、恩施州等多个县市区地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针对地方教育发展特点与需要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形成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改进的新常态,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模式,如“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三式破三难”的“恩施模式”,为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范本。
四、问题与反思
总体来说,“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已经顺利展开,在促进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方面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实践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着湖北行动的持续推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五、总结与展望
面对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农村学校规模不断减小,教学点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现实问题,我们尝试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支持实现城镇学校与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之间的互联,建立信息化环境下城市中心校带动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共同体,以实现城市中心校优秀师资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向农村教学点的输送,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可以为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9):34-40.
[2]张侃.以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10-12.
[3]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作者王继新1,施 枫1,2,吴秀圆3
《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