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高职数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数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9-06 09:39

  摘 要:论文针对当前高职生源多样化带来的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基础层次水平不一、学生学习能力和进度差异较大等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教学内容的开发、技能实践教学环境的搭建、教学方法的采用、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线上线下“混合式”联动教学等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在高职数控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路径。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数控实训 分类培养 分层教学 高职

高职数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招生模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生源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包括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自主招生的高中生、高考录取分数线下的高中注册生,还有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和中职毕业生。多元化的生源结构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基础层次水平不一、学习目标多元化和同质化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行业、产业需要的多样性人才;二是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良莠不齐,在数控实训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针对上 述问题,数 控 实训 课 程 组在“掌 握 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教学最优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开展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既解决了班级类型统一和学生差异的矛盾,又解决了不同学生的异步学习需求,使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分类分层培养得到明显提高。

  1 教学改革措施

  1.1 以“能力本位”为依据,构建“分类培养”的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Hased Education,CBE)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数控实训课程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德班、机电普班、3+2本科班、3+3中高职班)、数控技术专业(普通班和3+3中高职班)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德班、模具普班)专业。

  针对高职招生生源结构的多样化,面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将各专业各生源学生分成若干类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将教学目标设置若干层次,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来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活动,使得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最终实现不同类别学生的能力水平共同点与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匹配。

  1.2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开发“分层递进”的教学内容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围绕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课程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课程内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有难度递进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层递进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与工程技术类、基层生产类、操作类三类人才对应的工艺编程工程师、基层生产人员、操作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相一致。

  1.3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创建“三项融会”的技能实践教学环境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创建基础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即由浅入深的“三项融会”教学实训场所,打造真实的数控加工实训工厂,实现工学结合模式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1.4 以“因人施教”为理念,采用“三导三学五适应”的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出:(1)课程任务分类指导:教师课前引导、课上指导、课后督导;(2)课程内容分层教学:学生根据多媒体资料自学、小组团队成员互学、老师指导下学习;(3)课程实施五适应:课程能力适应职业能力、课程内容适应工作任务、教学条件适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适应教学情境、考核方式适应教学目标,最终体现“因人施教”的教育教学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程内容分层教学过程为:在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完成后,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能力,分成零指导零陪伴学习、半指导半陪伴学习和全指导全陪伴学习3种类型,分类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来区分,并可随时对学生的类型进行动态调整。

  1.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形成学生网格化发展“雷达图”

  针对“双分”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面对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采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从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5个方面,生成每个学生的“雷达图”,如图1所示,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1.6 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联动教学

  将与实施项目相关的理论点和技能点,构建知识专题资源库,对主要技能点和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库,创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实现课程资源多样性、信息化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

  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视频已由主讲教师录制完成,并在课程资源库建设平台全部上传和开放学习。

  网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程标准;

  (2)多媒体课件;

  (3)推荐图书、专业文献;

  (4)推荐网站;

  (5)主讲教师教学视频录像;

  (6)教学项目与任务;

  (7)教师用书;

  (8)学生用书(知识库+学习工作页);

  (9)数控仿真加工案例库;

  (10)专题库:工艺知识、刀具知识、测量知识、夹具知识、编程知识;

  (11)终结性考核理论题库;

  (12)实训考核操作题库;

  (13)数控职业技能大赛题库;

  (14)学生优秀作品与成果;

  (15)教学活动:数控仿真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数控职业技能大赛;

  (16)视频库;

  (17)教改活动;

  (18)实训场室5S和TPM管理规范。

  2 实践创新

  2.1 构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生源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规律、教学环境等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进行“双分”,让各类别、各层次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出多样型人才,实现“人人出彩”。

  2.2 构建“三项融会+三导三学五适应”的课程教学实施手段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课程实施着眼于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差别化相适应,打造真实的职业场景,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2.3 构建“网格化+网络化”的课程评价与管理体系

  根据课程“异步学习”的特点,采用雷达图网格化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查缺补漏,并通过网络化平台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满足 “自我发展区”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3 结语

  高职实训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各个教学理论的多管齐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实效,能够解决多元化的生源结构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的诸多问题,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相关论文可参考:教学法对高职教学的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涵,梁丹.德国能力本位学习领域与澳大利亚能力本位培训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69-73.

  [2] 王春模,周荣虎,张林龙.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103-105.

  [3] 李继中.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7(18):19-25.


《高职数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商法》课程教学反思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