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故事复述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由此可见,语言输入不再成为教师教学的真正手段,输出性活动应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性与主动性为目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品质的提升,在知识高效输入的基础上,让每个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本文拟结合班本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借助故事复述,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达品质;故事复述;翻转;输出性活动
1.创设情境,让儿童入情入境。
故事往往通过曲折而完整的情节、通俗而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最大的特点是富有吸引力,具有感染力。因此,故事复述时,教师可以通过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让儿童入情入境。
教学统编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时,故事开讲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播放宇宙混沌一片的视频并读旁白:“很久很久以前,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天地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不堪。这里没有黑夜,没有白天,没有虫鸣,没有鸟叫,没有河川,没有花草……”此时,一个拯救天地的伟大巨人盘古出现了,精彩的故事即将发生……通过视频巧设情境,通过动作表演来渲染气氛,激发儿童故事复述的兴趣,让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加故事复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些信息的输入为儿童语言的有效“输出”奠定了基础。
2.依托教材理清文脉,让表达有条有理。
故事复述是教师引导儿童从文本语言中汲取关键信息,经过内化梳理,进而输出的过程。教师要理清课文的来龙去脉,理清故事中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故事的整体结构。指导儿童依托教材,以原文为依据,基于原文而不拘泥于原文固有的语言表达,以其合理理解展开复述,让表达有条有理。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五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全文线索,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依据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理清文章脉络,为儿童提供故事复述的“框架”,带领儿童在故事的第一回合中体悟人物形象,练习有序表达。
【参考文献】
[1]冷漓锦.小学高年级复述课文教学例谈[J].江苏教育,2013(21):29-31.
[2]江洋,张承凤.小学复述能力培养初探[J].语文建设,2019(10):50-53.
《借故事复述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