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导学案是在系统分析教材特色、学生特点等的基础上,依据课题教学目标,由教师编制、师生共同完成并不断优化的融教学思路于其中并引导学习思路形成的指导性材料与方案设计。它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整体建构知识框架、系统掌握知识内容,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综合能力。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国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导学案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课程与教学论角度出发,对导学案的概念、编制原则、实施原则、作用与基本结构作系统论述,以提升导学案研究的理论深度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既是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理论补充,也是对导学案自身理论的完善与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促使导学案更具科学化与规范化,增强初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过长的问题及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西青区某中学的调查,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导学案从认知、态度到实施效果、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对导学案的实质认识存在偏差、态度不够明确、预期效果与实际学习效果不匹配、满意度有待提升、学校等外界支持不够等,并从更新观念,提升对导学案的价值认同感;尊差重异,统筹导学案教学的预设生成;减负增效,实现导学案教学的良性循环;厘清关系,促进导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多方支持,保障导学案教学的条件支撑;多元评价,兼顾导学案教学的过程结果六个方面对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教学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将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结合起来,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列为21世纪四大教育支柱。①可见,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情形下,能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各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就我国而言,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传统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快学习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对传统教学有所突破。改变单一、僵化的知识灌输式教育,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式教育,已成为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期待。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难看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其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形成、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在彻底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诸多弊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方式带来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达成高效课堂诉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编制与实施的原则、作用、结构是怎样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对它的认识如何,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等,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了解导学案的相关研究现状,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多维透视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相关研究的不足与缺陷,并以此为切入点,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了解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在系统分析应用导学案的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教师差异及师生对导学案的接受程度等的基础上,挖掘当前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导学案思想在国内外萌芽都很早,而导学案名词的提出及对导学案的理论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研究的历程较短。虽然导学案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但以往研究难免还存在理论深度不够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进行研究,梳理导学案编制与实施的原则、作用和基本结构,运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这既是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理论补充,也是对导学案自身理论的完善与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对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基于当前导学案在初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提出有助于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对促使导学案更具科学化与规范化,增强初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过长的问题及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导学案的理论分析
(一)导学案的概念界定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区分度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对学案和导学案,更是含糊不清,甚至相互替代。就学案而言,有学者从其功能出发,给“学案”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即学案是师生共用的一种课程资源,它是教师面对具体学情,在整合教科书和其他各种教辅资源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有教学合一功能的学习设计方案。∞一般来说,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小结、练习答案和提示、资源链接(课外拓展)等具体内容。②简单地说,可以将学案理解为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编写的用于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案。就教案而言,它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固也就是说,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准备的,包含课堂教学的完整流程,预设性较强,也可以将教案理解为是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方案。
(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通过对目前卓有成效的导学案结构的分析,发现导学案的基本结构是随课程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的。其中,新授课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最基本的课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复习课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主渠道。因而本文就这两种基本课型对导学案的基本结构进行探讨。
三、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1.调查目的(1)了解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了解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在系统分析应用导学案的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教师差异及师生对导学案的接受程度等的基础上,挖掘当前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2)提出有助于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对导学案在初中教学的推广性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当前导学案在初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提出有助于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合理化建议。
2.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组织题目,编制自编问卷。为保障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及问卷的良好信度,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小样本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在对问卷进行适当修改之后,进行正式施测。对师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主动排除不采用导学案的教师与学生),将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细化为可以测量的指标,从中抽取出有用的数据,并根据所得数据对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在编制问卷题目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学者的研究问卷,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问卷。同时,在问卷编制过程中,严格控制题目的设置,最终测得教师问卷a=O.938,学生问卷a=O.977,基本保障了问卷的可靠性程度。同时,为弥补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局限性与不完整性,采用访谈作为本研究的辅助性研究方法。将问卷中不方便统计的开放性问题编入访谈提纲,选取5名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教师和10名使用导学案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访谈。以期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到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增强研究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样本分布在本研究中,有如下情况为废卷:遗漏过多,遗漏题项连续超过2个以上或者问卷共有3个遗漏题项的,连续10题完全选择同一数值等级或者认为是明显的恶意作答的,一题多选答案的,均视为废卷。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同时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回收率98.7%,有效率97%。
2.问卷信度分析问卷调查为本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编制问卷题目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学者的研究问卷,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本问卷的编制。同时,在问卷编制过程中,严格控制题目的设置,在对问卷信度的考察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SAlpha一致性信度系数进行分析,最终测得教师问卷a=0.939(见表4),学生问卷a=0.977(见表5),因而本问卷基本保障了其可靠性程度。
四、导学案应用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质认识存在偏差导学案是在系统分析教材特色、学生特点等的基础上,依据课题教学目标,由教师编制、师生共同完成并不断优化的融教学思路于其中并引导学习思路形成的指导性材料与方案设计。然而,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发现师生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普遍存在对导学案实质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
2.态度不够明确从导学案的实施原则来看,导学案的实施要遵循灵活性与目的性统筹,启发性与探索性兼顾,循序渐进与长期性兼收,理论联系实际与整体性、激励性并蓄等原则。也就是说,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自身的系统性特征,始终坚持以全面、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全面、系统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导学案各环节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系统性联系,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以持之以恒的信念在“实践一完善一再实践一再完善’’的循环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原因透视
1.教师认识不清,缺乏科学导向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导学案的科学认知,也没有对导学案产生清楚明确的认识,因而在其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偏差,也无法发挥对学生的导学与引领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整体质量与素质均有所提升,初中教师的整体水平也有所提高,初中学校也越来越重视高学历教师的引入。高学历教师在自身求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教育理论基础,对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具有科学导向的功能。他们更乐于接受并不断探索适合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新理念,但囿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联系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2.教师认同感不足,制约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对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水平等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教学,而且在导学案的设计与备课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明显多于传统教学,同时对学生自学能力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在使用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之导学案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同时迫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部分教师在使用初期会对导学案有所质疑,很难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以导学案为媒介的教学中。
五、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更新理念,提升对导学案的价值认同感
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以学校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为标准,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达到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在不断更新并及时转变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尊差重异,统筹导学案教学的预设生成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导学案虽然己经提前设计好了,但由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课堂本身的开放性,注定了它是一个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学习方案。②导学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在尊差重异的基础上,统筹预设与生成。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1997.
[2]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编.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6-87.
《导学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