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主题式教学探析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主题式教学探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8-20 10:10

  摘要:本文基于2018年高考诊断,分析低情境水平下高三教学存在的弊端,提供案例说明真实情境下高三主题式 教学的实施方法,提出真实情境策略在高三主题式教学中具有推进课程整合、提升思维能力、促进自主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真实情境;高三;主题式教学

  近年来,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命题凸显真实复杂 情境下的任务驱动。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主干知 识与提供的材料多数是师生熟悉的,然而学生在命题情 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依然较弱。这种状况,实 则反映了停留在低情境水平下高三教学的种种弊端。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主题式教学探析

  一、低情境水平下高三教学的弊端分析

  1. 知识碎片化 高三教学情境化水平低,表现在采用的情境仍主 要选自教材,涉及的地理要素少,没有将知识置入更为 复杂的过程和联系之中,难以促成整个高中地理知识 的融会贯通。这种基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与应 用,致使学生思维仍然是孤立、片面、无序的,在高考 情境中便会一筹莫展。例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37题第 (1)问“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此题得 分率不到40%,部分学生无法将扎龙湿地沼泽化与当地 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关联起来,反映这部分学生知识结构 水平低,知识呈现孤立化、碎片化。

  2. 教学浅显化 高三教学情境化水平低,表现在以静态的常规情 境为主,涉及的是一般规律和共性问题,缺乏层次性和 动态性,有广度而缺少深度,难以触及学科知识的本 质,也就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这种仅触及浅表的教学 情境导致学生思维浅层化,辩证性不足;思维结构水平 停留在多点结构上,难以进阶到关联结构甚至拓展结 构[1];形成的能力以解释、概括、比较等学习理解能力 为主,高阶能力缺乏训练。这样备考下的学生必然难 以适应高考。例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37题第(2)问 “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这道题 创设了动态情境来考查水平衡原理,要求的思维结构是 关联结构。结果,只有极少量的学生能将水平衡原理迁 移到情境中解决问题,并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导致得 分率普遍较低。这是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和地理能力水平 低的集中表现。

  二、真实情境策略在高三主题式教学中的作用

  高三主题式教学以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围绕某个主题,将(跨)学科知识、学生经 验、现实世界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符合真实生活的学习内容,以“问题”为引擎,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 中,建立知识结构,发展地理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 真实情境是实施高三主题式教学的主要抓手。

  1. 依托真实情境,推动课程整合 真实情境往往是复杂而综合的。依托复杂真实情 境的创设,能打破模块、章节的界线,将区域地理与系 统地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整合为一体,强调理论知识与 现实世界的联系,将知识、能力、素养多角度地统整 起来。整合不是对教材的简单拼装,而是将浸润在真实 情境中的各知识点关联起来,让学生在整体中、在联系 中、在比较中学习,这是将知识转换为核心素养的基本 条件。

  2. 探究真实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真实情境是富有问题价值的。现代教学论提出学 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学习的生长点, 是引导知识、方法和理念发展的逻辑力量[2]。将学习置 身于真实情境中,通过富有逻辑且层层递进的问题链 条,从广度到深度,从共性规律拓展到个性化现象,从 静态分布转化到动态演变,引导学生在逐渐复杂的事象 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结构水平,提高 迁移应用能力,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想的形成, 实现“深度学习”。

  三、真实情境下高三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以“植树造林之问”为例

  1. 实施案例(见表 1)

  2. 高三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1)关注人地关系,确定课程主题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高考命题 的主导方向。确立高三教学主题,需关注与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人地关系事件。 植被是自然环境综合作用下最具有指示性的地理要 素,也是被人类干预最强烈的要素。“植树造林”既有 自然属性,又有经济、社会属性,会随着人地交互的长 期作用,发生动态演变,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学 生对植树造林的认知是常态化、片面化的,与现实事象 的复杂程度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可以说,“植树造林之 问”是反映人地关系的重要方面,此主题教学对适应高 考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基于认知矛盾,建构问题情境 “植树造林之问”主题可解构 为四个主题问题:为什么造林?在哪 造林?怎样造林?造林何去何从?围 绕这四个主题问题,分别创设问题情 境。首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入手,通过有图像提示的指定事象情 境(栽种速生桉经济林木导致植被的 变化)来制造表象冲突,引发学生思 考。其后,通过指定事象(干旱封闭的流域种植耐旱植 物引发环境改变)和复杂事象(公路绿化树柽柳侵入天 然林、人工林与自然次生林对水土保持的不同效应)的 情境设置,不断制造认知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综 合推论,实现问题解决。最后,迁移到现实复杂的情境 中探讨“造林何去何从”这个相对矛盾的开放性问题, 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主题串联起来的 问题情境群索引下,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学科 思维习惯,在解决认知矛盾的过程中引入深层思维,地 理学科能力由知识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迁移创新 能力的不断发展(见图4),促进“深度学习”。

  高三教学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是整个高 中教学的深化,是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素养和 发展人格品质的重要过程。高三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 优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情境创设水平,精心设计梯度 问题,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时代之需。

  参考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基于现 代测量理论的视角[J].中国考试,2018,(2):24-29.

  作者:邹定琴1 梅国红2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主题式教学探析》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优对策
下一篇:激活初中数学教材是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