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0-23 10:24

  摘要: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从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探究,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以至于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两难境地。从新课程理念和有效课堂的基本追求来看,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后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1、设置情境引导探究;2、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3、合理预设引导生成;4、展示作品客观评价。

  关键词:有效性;设置情境;任务驱动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现状是导致课堂低效的客观原因。首先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作为一门会考的科目,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它是常态下学生唯一在计算机环境进行教学的课堂,学生的兴趣在于“玩电脑”,而不在“学信息技术”,学生喜欢上的是电脑课,而不是信息技术课。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从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探究,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以至于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两难境地。

  基于上述问题及成因,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一、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新课程理念和有效课堂的基本追求来看,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后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具体地说,课堂有效教学应包括下面几个特征:

  1.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落实三维目标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产生求知创新的源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社会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设置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了一个对比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竞赛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赛,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细微区别。当学生找到不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两张图片变得相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主探究“选框”、“填充”、“魔术捧”等工具,最后教师点评总结。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能够以较好的状态进行自主与探究。

  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通过它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操作性的特点为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提供了素材,也为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提供了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以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设计还应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一定难度梯度的小任务,体现学生在任务中的分工合作。

  影响学生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人数严格控制在3~7人,以实现功能与效率的最大化。还应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求职简历”的网页,包含文字简介、动画、图片等内容,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生按图片处理水平、动画制作水平和策划能力异质分组。通过这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关心学习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引导;有的教师拼命追求学科技术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该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与无趣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问题仍需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作者饶静

  推荐阅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的常见问题探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