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是主要目的。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是主要目的。真正意义上实践情感教育的任务。要开发一切正确有效的情感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营造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课堂导入是营造情感氛围的有效方法,在讲课之前就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课堂导入的重要一步是把握住情感这个关键点,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内容来撞击学生自身的情感。当学生自身的情感慢慢流露出来的时候就会在教师引导的情感道路上阅读、理解课文。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二、巧借多媒体
塑造一个完美生动的形象来加大文章的真实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文章中描述的画面完整、动人的浮现在他们脑里,把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营造出来,在阅读和听讲下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享受。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在讲解前播放了这首歌曲,带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缓缓的歌声中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感觉,在课文朗诵时候巧妙的把学生带入讲解内容中,在音乐的引导下读懂作者当时的心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四、进行情感熏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出作品中的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作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有益身心健康。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他们逐步完善性格和人生态度,用情感来教育他们。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作品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教育文章,它向读者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父爱,让学生中体会到文字中流露的情感,看到父爱沉重的那面,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父亲是怎么表达对自己的爱。虽然父母爱我们爱的深沉,但是只要学生有心就能感受到,借助情感教育的平台让学生看到父母的辛苦和报答他们。这是初中语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实现课外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
课文《紫藤萝瀑布》中,通过作者再次看到紫藤萝开放发出的人生感慨这个切入点,启发学生感受作者在看到紫藤萝时感情的起伏和对人生的领悟。在说明当时的背景下,学生才会知道紫藤萝的成长轨迹映照的就是国家发展历程的影子。作者在那是的场景下不禁感叹:虽然植物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难以忘记的伤痛,但是生命的长度可以延伸到很远。这篇文章可以告诉学生:人生会遇到很多自己认为过不去的坎,这个时候要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千万不能放弃,要永远保持希望。教会学生克制和消除不良情绪,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一篇文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五、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加强教学效果有明显效果。把这种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观和人生观。教学上对情感教育的定义是指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把情感素质的培养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学生的爱好和优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心健康都有正面作用。
作者聂子仪
推荐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管理措施运用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