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再认识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再认识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4-23 09:11

  摘要: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课堂等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课件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研活动的示范课、微课、视频课、晒课”的场面热闹非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各种赛课的“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面对这一潮流,我在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深感欣慰。但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教育课程改革也使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能的追求教学的形式化,他们不是围绕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而是把千差万别的课程“整合”到一种教学模式中,导致重教学设计、轻教学实施,把有效的课堂教学变为一种“表演”模式。本文对当前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呈现的一些误区做出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思考措施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再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方法,但当今许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存在如下误区:

  1.脱离课本,过分追求课外的“新资料”。一些中青年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弃教学的重、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花很多时间查找课本上没有的文字、图形、影像等,只要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联就在课堂上使用,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选择、整合。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点没有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更不利于对教材知识的连贯感知。

  更新了一篇信息技术相关的论文,如教育信息技术杂志征稿格式要求是什么,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2.过分倚重“视频和图像”的表现形式。一些课不分析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机械地照搬照抄。在课堂教学时缺少灵活性,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学生成为观众,而教师则充当了放映员角色。一节课下来,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的时间少,亲和力不强,诸如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的交流都很少派上用场,造成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概念,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源于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作用,以追求课程教学的精细化为目的,实现现代教育信息的数字化。这里的深度融合概念涵盖了多元化的教育元素,涉及到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呈现与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意性、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步骤的精简、教学评估系统化等多方面。深度融合概念反映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是自发的、交互的、有效的。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重新组合新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旨在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系统改革的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是作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一文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面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尤其要防止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广大教师要做技术的真正主人,不能成为技术的附属品。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措施:

  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就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关系。

  1.越过技术门槛,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回归到学科基础上。以教学资源进课堂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资源,建立素材资源库,资源共享,把主要精力从制作课件转向在网上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并结合实际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为信息技术应用于常规教学打开大门,吸引更多的教师越过技术门槛加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行列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教师可以在钉钉、微信、QQ等工作群,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编写的试卷、撰写的教案和论文等放在其中,其他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达到预定课程目标。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清主次。“教学随着技术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4.教学时要找准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最佳时机,并且根据出现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有的放矢,与课堂的节奏紧密结合。“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发挥教师课堂组织和点拨的作用,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课为课件所主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信息社会的呼唤,是教育信息现代化开展的必然产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促使信息技术迅速和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手段,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只有迎难而上,扬长避短,才能消除盲点,走出误区,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孙众、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

  2.陈松·有关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与矫治策略;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再认识》
上一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及其教学意义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构建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