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教育职称论文》新时代学校体育归化之路:从强制走向自由

新时代学校体育归化之路:从强制走向自由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03 09:32
扫码咨询

  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体育课程建设依然离不开强制体育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矛盾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透视、剖析强制体育的本真内涵,并提出了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提升顶层设计可操作性,形成治理机制;构建监督问责机制,保障平稳过渡;强化师资建设,夯实强制基础;顺应体育教育规律,促进强制体育运行是实施学校强制体育的可行性路径。强制体育教育能够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的责任和使命,推动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体育目标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强制;自由

  学术史上对强制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论辩由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到康德的《教学论》,一直到现代众多学者对强制教育的不同理解争鸣,足以反映学者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强制体育教育作为强制教育的一种,在学界和社会中同样受到广泛关注。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对其内涵和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新时代学校体育归化之路:从强制走向自由

  1新时代学校强制体育所引发的关注及其主要内涵

  任何理念性的认知最终是要与社会发展要求、意志体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匹配的。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历史的演进中,强制体育教育理念是存在的。存在意味着客观,意味着有其必要性。近年来,我国众多名校对学生体育课程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和硬性规定。这些做法使强制体育理念再次在教育界和体育界成为被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六条明确指出“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1]。这是体育教育强制性的明确表述,并为相关部门和学校实施强制体育提供了必要性的依据。整体而言,在强制安排、自觉接受和环境创设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意识与能力,符合学校体育特性和规律,是一种可取的思路和策略[2]。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再次昭示,体育课程建设离不开强制体育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但是,若想有效实施新时代的强制体育教育,就必须对其本质和内涵进行必要的学理性分析。之前我国已有众多学者如项立敏[3]、张维[4]等对学校强制体育的内涵进行了考证、肃清等理性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从“类+属”的关系构成形式分析,强制体育类别应属于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范畴,具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执行的特征。从这个角度定义:强制体育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条例等强制规定的形式和手段,以提升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治理能力为目标的理念行为。

  2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强制”与“自由”的脉络

  2.1预设“自由”与过程“强制”的解读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康德在《论教育学》中曾指出:教育过程中“对他施加一定的强制,是为了指导他去运用自己的自由。人们对他进行培养,是为了他有朝一日能够自由,即不再依赖他人的照料”[5]。这一论述的核心是预设“自由”和过程“强制”的辩证关系。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对已实施的“三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革新。因为部分学者对于“学生是自由的”认识,致使教师们在把握体育课程“自由”度时,由于理解的局限性造成了“放养式”“散漫式”教学形式凸显,因而这一体育教学理念受到了学界多种质疑。这种是非相容论或非决定论的观念,包含了先验成分的自由观,有可能造成体育教育本真价值的迷失。

  2.2“自由”权利和“强制”义务的关系表征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原生权利”[8]。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培养自然的人为目的”[9]。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同时人也是教育的对象。从个人本位论理解,教育思想的本真诉求是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也可以说,“自由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应然追求与本然价值。这一点认识在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政策、法规中已经多次得以体现。如: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10]。这种“自由”界定了学生在自由度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体育场域中,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依据本身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情感认知等价值取向选择适合个体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体育教育环境。基于学生内在的价值意识和本身的理性反思,它充分展现的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和选择体育活动形式的自由。

  3实施强制体育的可行性路径

  3.1提升顶层设计的可操作性,形成治理机制

  立法形式的强制和顶层设计的可操作性是意志、社会诉求的体现。在体育教育场域,新成立以来我国出台颁布了众多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各教育机构、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政策、措施配合实施强制体育,使国民体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和观念的滞后,近20年我国学生体质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为此毛振明建议,为了尽快扭转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低水平的不利局面,应将加强学生体育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法律形式增强其强制执行的力度[15]。

  3.2构建监督问责机制,保障平稳过渡

  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是一项基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6]。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历程中,从不缺失强制制度的意识和要求[17],但还存在新课程目标无法有效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失真、阳光体育实施形同虚设、改革督导不力等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改革的难点、深层次的原因是政策形式化及行政实效化和制度强制化的缺位。那么如何使学校体育政策有效落地、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实效是学者值得考量和深思的问题。

  结论

  整体而言,教育是一种强制文化,体育教育更是如此。通过学校强制体育教育达到受教育者实现终身体育受益的目标,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学校体育的强制性和自由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互相转化和调节。强制是手段,自由是目的。在具体实践中,从顶层设计、监督问责、师资建设、运行规律四个方面来实施强制体育教育,将会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的责任和使命,推动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体育目标的良性秩序。落实有度强制·06·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年6月和有限自由的学校体育改革理念,将会促进新时代学校强制体育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实现,进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有序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

  [2]赵富学,程传银.学校体育中的强制与自由关系之研究[J].体育科学,2016(3):89~96.

  [3]项立敏.我国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内涵[J].体育学刊,2016(2):107~111.

  [4]张维,林琳.学校实施强制体育浅论[J].才智,2010(26):161.

  马彩珍,王江,袁明权


《新时代学校体育归化之路:从强制走向自由》
上一篇:高考物理中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境探究
下一篇: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