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新时代地方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探究

新时代地方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26 1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加强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其中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发展的路径尤为值得深入探讨。该文首先对少数民族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当前地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指明了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发展的4个因素,最后从工作方式、师资力量、网络阵地、应急机制以及民族政策的教育等5个方面就高校民族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生;高校;民族教育管理

  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团结与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是地方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总书记在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华诞的回信上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探究高校民族教育管理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地方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探究

  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民族生”)作为高校管理的特殊群体,在很多方面与汉族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充分了解民族生的特点,是开展高校民族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1民族自我意识较强,存在“小团体”现象

  对于多数的民族生来说,他们长期居住在远离喧嚣的边远地区,具有自己本民族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生活,这些因素形成了民族生特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敏感性[2]。在高校的校园内,民族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敏感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情感较为强烈,自我意识较强,维护本民族荣誉的情感强烈以及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较为敏感。这种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敏感性,使民族生往往聚集在本民族的“小圈子”内[3],缺乏与其他民族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交流,民族生往往容易和其他汉族学生发生摩擦和误会[4]。

  1.2学习主动性高,但学习基础薄弱

  大部分民族生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与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汉族学生相比,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生多来自我国中西部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民族生在这些地区接受的基础教育较差[5]。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课程的增多以及课程难度的加大,民族生的学习困难也越发增大。加之,多数民族生长期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生活,汉语水平较差,其到大学后面临一定语言学习难题[6]。以上种种情况造成了高校民族生的学习困难。

  1.3多才多艺,文艺特长较为突出

  民族生由于其独具特色民族风俗习惯、热情的民族天性往往具有多才多艺、文化特长突出的特质[7],尤其是进入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是本民族中的佼佼者,其文艺特长突出。据2018年民族大学调查显示,85%的少数民族学生参加过班级或学校的文艺社团工作,并且在各种校园文艺活动中积极彰显本民族的特色歌舞。突出的文艺特长帮助不少民族生很好的融入到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当前地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现状之检视

  2.1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够

  由于传统教学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目前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普遍存在一种异化形态,即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需求和是非道德观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教育管理,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感受和需求。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管理的进一步统一化和教条化,高校教职工配置不足的问题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基于少数民族生的占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多数高校从节约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多愿意采取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以上两个因素导致了当前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不足,引发了高校民族生管理的各种“症结”。

  2.2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不足

  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具有突出民族特点,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不能是大众化和非专业化的管理,应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开展特殊化教育管理。但就我国高校的实际管理情形来看,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专业化程度还较低[9],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为相应管理团队的缺乏以及相应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可以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不足是制约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性难题。

  2.3新媒体时代高校民族教育管理面临挑战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联网信息贯通的时代,微信、微博、网络视频等各种互联网移动端产物在给高校大学生带来各种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了很多思想冲击[10]。尤其是民族分裂势力多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社交软件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蛊惑,故意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隔阂,让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难度大为增加。

  2.4相应政策支持以及及时指导不足

  如前文所述,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民族意识浓厚、易形成小团体和较为敏感的心理特点,往往容易引发少数民族学生和不了解少数民族习俗的汉族学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因此,政府政策支持和指导机制建设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多数高校并未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干预和指导制度,相应的政策也并没有安排到位,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

  3当前地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1工作方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占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比例逐年增高,据2018年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3383万,其中少数民族生124万,同比增长3.8%。但是,伴随着在校少数民族生规模的增大,地方高校尤其是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创新。当前多数非民族类高校关注的重点仍然集中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举措较少。现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举措多没有针对少数民族生的民族特点,教育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3.2部分高校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是其中的主导力量。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管理,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当前非民族类高校具有民族教育背景或民族教育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这部分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候,大部分在沿用汉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这种汉族教育管理方式往往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风俗习惯,甚至涉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政策也被疏漏,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校园归属感不强,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高校和谐民族文化的建设。

  3.3部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宣传不到位

  当前网络媒体以其多元化的知识渠道、极强的开放性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在向大学生传达正向信息源的同时,也传播了大量的负向信息源,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民族分裂、民族对立的负面意识形态思想。这些负面的意识形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给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大量的隐患。然而,当前高校对以上精神污染的应对措施较为松懈,管理实效较低,民族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

  3.4部分高校民族工作重视度不足

  高等学校民族教育分民族类高校和非民族类高校两类。民族类高校由于其定位清晰,教育目标明确,对民族工作较为重视。非民族类高校由于其校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较少,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少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设置、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没有就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设置专业化的配置。此外对民族维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多数非民族类高校没有设立突发应急机制。

  4新时代地方高校民族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4.1尊重民族习惯,强化民族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

  少数民族学生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强烈的民族意识、二重性的心理特点以及多元化的文化等民族特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尊重民族习惯,强化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在具体工作中要实施微观化、精细化管理。比如,开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课程、通识课程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切实感受党和的关怀。

  4.2保障师资,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者水平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扩大育人队伍,提升教育水平。在实际操作中,高校除了要选聘素质高、能力强的民族教育专业教师和辅导教师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要重点加强对教师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认知和了解。

  4.3与时俱进,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习总书记总书记曾强调“做好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抓好少数民族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积极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此外还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防范,通过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体工具,传导正能量思想,杜绝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4.4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

  由于民族风俗上的特点、相互沟通的不畅以及网络有害信息的毒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容易急躁,比较容易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地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提高对高校民族生维稳工作的重视程度,本着“民族工作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注意总结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经验,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如建设覆盖校院两级的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咨询人员在维稳一线工作中的作用;建立校园排查制度,通过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结合的方式,确保不稳定因素能被及时发现。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保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4.5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有助于引导民族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民族团结的氛围,这也是应对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核心作用,以习总书记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引,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5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研究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情况、教育情况以及民族文化情况,阐述了民族生的教育管理特点,进而深入研究了当前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随后从民族教育管理方式、师资力量的建设、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民族教育管理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强化民族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水平、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5条关于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笔者希望以此来完善学界关于高校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联刚,赵鹏.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1):1-6.

  [2]张洪兵,张美超.内地高校来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1):195-196.

  [3]牛宇飞.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探究[J].智库时代,2018(33):268-269.

  [4]马世磊.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57-58.

  包学敏


《新时代地方高校的民族教育管理发展路径探究》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转型路径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校园的教育管理实践对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