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专业差异

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专业差异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04 09:35

  [摘要]文章以广州两所农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发现农业院校的学生职业成熟度由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独立以及职业探索六个维度构成,且农科院校不同专业的职业成熟水平差异显著,表现出学生职业探索不活跃、自信心不高,优势专业定位不明确、非农专业竞争优势不强等特点,据此文章还提出了加强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加强专业宣传、争取社会支持等建议措施。

  [关键词]专业差异职业成熟度农业院校

  职业成熟度(vocationalmaturity)最早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在1955年提出,他认为职业成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从探索到衰退的职业发展连续体上所达到的位置,二是个人在年龄所应达到的与其事实上所达到的生活阶段的关系;并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四维模型,即职业规划、职业探索、职业信息和职业决策。其后,美国知名心理学家Betz又对职业成熟度做了新的定义,他认为职业成熟度衡量的是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也有学者尝试去构建背景下的职业成熟度模型,但研究成果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宏观整体模型上的测评,未细致地进行具体的差异分析。本文认为,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主要是涉农专业,在某种程度上与非农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选择农业院校来测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专业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专业差异

  一、农业院校职业成熟度结构构建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采用修编的职业成熟度测评量表,于2013年6月对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为了保证质量,特别安排了专人指导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57份,其中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1%。样本中男生56.7%,女生43.3%;专业分布为:工学42.3%,文科类(文、史、哲)为15.1%;农学11.6%,理学9.4%,经济学10.1%,管理学11.5%;年级分布为:大一10.8%,大二20.9%,大三33.7%,大四34.6%;样本以非独生子女为主,占79.3%。

  (二)职业成熟度结构构建

  量表是在参考知名心理学者张智勇、龙立荣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编而成,共有22个题项,每个变量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测量,其中10项进行正向施测,12项进行反向施测。得到的分值越高,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根据采集的数据对量表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巴特利球形体检验的测度值为3675.552,KMO值为0.826,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样本效度较好,适宜做因子分析。量表的Cron?bach'sAlpha值为0.802,说明量表信度较高。

  二、职业成熟度水平测量及专业差异分析

  (一)各专业职业成熟度水平测量

  各专业职业成熟度水平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均值为3.12,处于基本成熟水平,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其均值得分最高的为职业自主(3.66),其次为职业目标(3.58),得分最低的为职业探索(2.38),其次是职业自信(2.90)。这表明学生的职业目标性、自主性还是比较强的,但职业探索不活跃,自信心比较低,对就业前景比较担忧。

  (二)农业院校各专业职业成熟度的差异分析

  由前文表中可知,各专业在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十分不均衡,具体分析如下:

  1.职业自信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介于2.7~3.3之间,显示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自信心不是很强。农学(3.01)是优势学科但学生自信心也并不是很强,反映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愿意从事涉农工作或不愿意到基层农业部门去,在与其他专业的竞争中失去了就业的优势。经济学、文史哲和工学得分均较低,主要原因有:一是农业院校中非农专业特色不明显、竞争优势不强;二是社会对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认识不足。因此,非农专业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自信心非常低。

  2.职业目标维度的得分相对较高,介于3.4~3.8之间,但优势专业定位不明确。文史哲专业(3.79)得分最高接近成熟水平,显示农业院校中虽然文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不强,但学生能及早地进行职业定位,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而农学专业得分最低(3.42),仅达到基本成熟水平,显示农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最不明确。虽然农学是农业院校的老牌专业,很有竞争优势,但学生学农却不愿意从事涉农职业,故会出现目标的失真。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可知:农业院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由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独立以及职业探索六个维度构成。各专业职业成熟度达到基本成熟水平,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职业探索不活跃,自信心不强,优势专业定位不明确,非农专业竞争优势不强,学生职业自主意识较强但独立性不高,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实践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形成品牌,提升竞争力

  当前的农业院校已由单一的农科大学发展成拥有农、工、理、经济、管理、文、史、法、外语、艺术等多学科,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农科是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学生就业有竞争优势,而非农专业与综合性大学、工科、理科及文科大学相比,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就业时压力会更大,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学校要加强非农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设,培养具有异质性人力资本又满足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专业宣传,提升社会对学校的了解

  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社会对农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不了解。农业院校已经由传统的专科大学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农科专业在农业院校的占比仅为15%左右,80%以上是非农专业。学校在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的同时,同样也要重视专业设置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向社会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科技活动,以专业展示活动为载体来加强社会对学校专业的了解。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通过举办校园紫荆科技节,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游览校园、了解校园,紫荆花成为华南农业大学向社会展示的一张名片,紫荆节成为该校向社会展示的重要平台。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进行分类指导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十分重视,将职业规划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纳入了学生培养方案中,并计入相应的学分,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但是这些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并不强,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实践,进行分类指导。

  (四)对高校加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

  1.政府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鼓励创业、提高就业质量,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促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地,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要加强调查研究,重新审定已有政策的适用性,解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要主动参与到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中去,协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实习机会与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技能,进而提高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家庭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引导,当好学生的职业引路人。家长要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进行坦诚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提供建议与帮助,培养其鉴别是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2]张智勇,荣煜,管延军.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Betz.N.E.,Klein.K.L.,&Taylor.K.M.EvaluationofaShortFromofThe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ficacyScale[J].JournalofCa?reerassessment,1996(4)

  王丽萍罗发恒


《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专业差异》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寻
下一篇:乡村教师:话语现状、困境与突围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