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提要:自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后,“异化”就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或流派试图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异化问题,对社会各领域异化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形态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其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复杂的内涵。
关键词:交往异化日常生活异化科技异化消费异化大众文化异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试图凭借异化劳动分析出劳动和私有制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阐释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即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是作为一种同劳动者相对立的异己存在物,劳动产品是人类对象化的结果,工人生产出越多的劳动产品,他所能消费的产品越少,也就是说,工人自身价值与他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成反比;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过程相异化,工人的劳动并非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并非自愿的,而是受强迫的;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变成了维持工人肉体生存的手段,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毫无自由可言,工人自身的类本质在劳动过程中并没有得以实现;人同人之间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①
自从马克思在《手稿》中讨论了异化劳动后,“异化”就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现实的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需求,人的活动及生产或消费的产品也各不相同,异化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基本形式、内容、存在的主要领域也有所不同。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集中在劳动领域,卢卡奇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提出人受制于物的物化理论,哈贝马斯主要研究的是交往异化,列斐伏尔研究异化主要是日常生活领域,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是指在技术理性的统治下和技术异化的社会中人的异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已经将异化的研究扩展到文化工业上,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已经取代过去生产在整个社会所占的地位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当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异化表现形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各自复杂的内涵。
(一)交往异化。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时已经涉及到了交往异化,马克思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揭示人与人之间扭曲的关系。按照《穆勒评注》,交往异化有以下几层含义,“(1)私人所有的外化就是交往的异化;(2)货币本身就是交往的异化;(3)交往本身就是交往的异化。”①交往异化逐渐凸显出来,是因为便利的交通与通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日趋频繁也无法避免,但现代人的交往愈加以利益为中心,人与人之间感情逐渐淡漠疏离,交往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变得复杂化,交往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这种来往不仅仅指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来往,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精神上、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是,“私有制条件下的交往却异化为单纯的商品交换,交往的目的也由人本质的实现异化为对物质财富的无尽追求。”②在交往异化的条件下,一个人的价值是他所拥有的物的价值,“一个人本身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某种没有价值的东西”③。
现代社会的交往早就摆脱了过去种种障碍,突破了血缘、地缘、时空等限制,交通工具的革新、通讯工具的发展不断扩大每个人的交往范围,这为人与人之间进行自由平等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往双方把对方仅仅看作是工具,而不是自由平等的人,或者正在交往的一方是被动地与他人互相来往,或者交往双方并不注重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只是单纯的金钱来往等。哈贝马斯认识到了人们交往行为的异化,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他认为言语行为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被金钱和权力所蚕食,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无法理解、无法共享。哈贝马斯强调言语、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和理解,他认为言语是交往行为的基础,要利用言语建立平等自由的交往关系。
虽然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更加方便,但人们相互来往的信任感逐渐缺失。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交往双方会掩盖、压抑、伪装自身的真情实感,也可能为了攫取、争夺更大的利益,双方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一方欺瞒、欺诈、利用另一方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会使得之后的交往主体间的信任感降低。在双方沟通交流时,人不再感受到自由,取而代之的反而是焦虑,随着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逐渐渗透到交往的方方面面,交往异化逐渐扰乱了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健康地发展。
(二)日常生活异化。“日常生活一般是指与维持人的生命延续、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相关联的活动,包括吃、住、娱乐、休闲等。”④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进行社会活动、发展社会关系,还可以参加丰富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
列斐伏尔指出,异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异化的概念也应该跟随着社会变化变得更加具体。在列斐伏尔看来,“‘日常生活’是每一个人的事,就是我们的具体的生活本身。”①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概念和异化概念联系在一起,异化概念就不那么抽象了,同时他发现异化充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异化指的就是人的社会活动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个人的衣食住行、家庭婚姻、劳动娱乐等领域逐渐分离,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列斐伏尔想知道为什么属于人的东西反而与人对立,甚至最后会成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列斐伏尔看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被资产阶级所控制,无论是做多么琐碎的一件小事情,都是被操控着进行。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异化下的木偶,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身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列斐伏尔呼吁“改造生活”,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现象,人的日常生活愈加支离破碎,精神世界愈加痛苦不安。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社会是由系统和生活世界两个部分构成的。生活世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达成相互理解所必须的共同的背景知识,它内在地指导日常生活,代表着同一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系统则是指同一文化群体从事物质再生产以维持日常生活与生存的能力机制。”②在哈贝马斯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现象。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指货币和权力取代言语沟通方式成为交流之间媒介,人们不断追求物质利益造成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入侵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原本属于人的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却受消费欲望控制;原本属于人的政治生活的自主性,却受政府权力影响。本应为大家服务的市场和权力却使人丧失了自由,操控了人的生活,人不再追求生活的意义,陷入了对货币和权力的疯狂崇拜与追求中。虽然人在追求物质欲望的过程中,物质财富可能会增多,却忽视了自身精神世界的建设,自我意识世界会感觉更加寂寞、空虚。“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文化、社会和个性陷入困境。”③在文化方面,生活世界殖民化会使大众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单一、功利、庸俗;在社会方面,人们对货币和权力过分追求与崇拜会促使人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自己想要的,货币和权力的拥有者也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打破之前的规则秩序,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个性方面,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各地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现今的科技发展之快可谓日新月异,人们忽视了发展对社会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科技革命给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享受着科技产品应用带来的便利,但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越发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时,通过各种电影、电视、电脑等以符号和影像为核心传播媒介入侵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控制和引导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人们深陷于日常生活异化中却无一丝反抗之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在这些活动中人由于被控制,自身的自主选择权逐渐丧失,在各个领域多种异化形式通过日常生活作用于人,于是造成了日常生活异化。但是,人丝毫没有察觉到日常生活异化,人逐渐沦为受日常生活异化控制的行尸走肉,人的劳动变得单一化、固定化和标准化,自身也失去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时间本应该是自由的,但在休闲娱乐时间也产生了异化现象,因为休闲娱乐时间并没有被合理利用。当人在劳动过程中受到资本家的操控和奴役时,当人有限的购买能力无法满足无限的消费欲望时,人都会感到焦躁、痛苦、郁闷,为了使自己摆脱这些不开心的情绪,就希冀通过休闲娱乐活动使自己得到解脱。但是,看似自由的休闲娱乐活动其实也被商品化了,失去了原有的自由和创造。其实,无论是劳动、消费,还是休闲娱乐,人都失去了控制权。人不能自由支配自身的时间,因为娱乐工业已经决定了人在休闲娱乐时间所消费的商品。在异化状态下的休闲娱乐方式,使人的内心始终感觉到空虚,使人无法摆脱自身的坏情绪,人只能继续活在压抑、痛苦的世界里。
在现代生活中,人所期待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并没有到来,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精神压力日益增大,焦虑、不安、忧郁、紧张、寂寞等感觉常伴随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列斐伏尔认为,现代社会中人的日常生活比以往要幸福、快乐得多,却也难过、痛苦得多。列斐伏尔指出,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克服异化,仅仅只是消除一个方面的异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地分析异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消除异化。
(三)科技异化。经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对于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愈加影响深远,哈贝马斯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却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新的统治力量而存在。”①科技虽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科技异化问题也给人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所谓科技异化,简言之,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②
上述社会各领域异化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汲取马克思异化理论后,根据当时社会现实所提出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关于不同领域的异化表现形态也是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后世发展的延续。异化问题在现实社会各领域中也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厘清不同异化表现形态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王惠琳陈华兴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