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新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新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30 10:01

  摘要:如何在城市功能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学龄人口大幅变动、限制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是2015年迄今乃至未来5~10年北京市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职业教育遭遇近20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初中毕业生数量大幅变化和规模限制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招生下滑幅度较大,但服务面向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有所突破,艰难转型初见成效,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时期,首都城市安全运行和产业用人标准日益提高,初中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职业教育面临着稳招生、拓培训、调结构、补短板等任务,需要坚持走精益发展之路,全面实现现代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北京市;发展转型

新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职业教育受本地初中毕业生数量大幅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学历教育招生下滑幅度较大,教师有所流失,但整体性得到加强,服务面向有所拓展,产教融合努力突破,在全国率先步入转型期。

  更新了一篇职业相关的论文,如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发表论文评职称,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六个方面的实践

  (一)加强改革整体部署,集中资源,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等政策文件,共同规定了2015年以后北京市职业教育要完成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的任务。201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打造精品,重点建设人才培养高地”,遴选了12个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首批48个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其中,3所高职入选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4所高职入选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6所职业院校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2019年完成北京市与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备忘录内容制定与签署相关工作。起草制定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的政策。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整体上明确定位,部署新时期改革工作。

  (二)化“危”为机,调结构、抓转型,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面对招生数量大幅下滑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挑战,北京市职业教育保持定力,积极应变。一方面大力调整专业结构,使其与产业结构基本契合。2016—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共新增158个专业(包括学前教育、养老护理),同时调整撤销数十个专业。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84.68%,与北京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83.1%)基本一致。创设一批产教融合新载体。北京市教委联合相关部门实施了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在全国首提“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新模式,2018年已经遴选出首批40个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涵盖了智能制造、智能设备及装配维修、智能技术、物联网、智能汽车、数字贸易、云财务、文创等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吸引了联想、用友新道、北京奔驰、京东、华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拓展服务空间。全市职业院校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加强面向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的职业培训。2019年中职校平均开展培训1.5万人次,部分学校接近5万人次;各高职院校非学历培训服务977416人日。全市职业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培训达到95万人次。

  二、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充分

  北京产业高端化对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有较高需求。2017—2018年完成的北京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本专科教育在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2012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规模占比持续增加以致目前中高职几乎对等(图1),但职业资源重心仍在中等职业教育(表1),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不足,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教育缺乏,专本衔接和本硕衔接渠道狭窄。

  (二)教师专业能力仍有提高空间

  虽然实施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17—2020年)》,但受经济待遇、培养制度人事制度等因素限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性不够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新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践经验,教师队伍仍缺少有深厚行业背景和工匠精神的大师级领军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差异显著。2019年北京市中职校和高职校专任的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分别为54%和70.7%,相对于首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仍有改善和提高的空间。虽然有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和电子商务方向)、北京理工大学(工程技术方向)培养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但门类过少。

  三、持续转型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趋势

  (一)学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职业教育规模有待于合理安排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数量将持续增加,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可能将面临一定的入学压力。按照2012—2019年北京市户籍小学招生人数估算,假设保持现有的中招中考和高招高考政策基本不变,所有进入小学的学生九年以后都在本市毕业,则2021—2028年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数分别为74550人、90917人、98096人、99685人、99411人、113538人、136599人和136722人。按照2019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成人中专)招生数占2019年初中毕业生数的比重27.7%推算,假设上述这些毕业生全部留在北京参加中考并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那么2021—2028年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成人中专)将分别招收20650人、25184人、27173人、27613人、27537人、31450人、37838人和37872人。

  (二)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核心战略定位

  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对职业教育形成一定挑战服务“四个中心”的技术技能人才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四个中心”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水平上,还对综合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计划性、独立性、责任心、团队意识等,还有很多岗位对政治素质要求很高。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做到“德技并修”,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专业复合性很强。这些人才培养不是原来的一个专业能够胜任的,需要若干专业合作培养。这就要求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不仅是相近专业合作,也有很多跨度很大的专业之间的合作。第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会改变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模式,所以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将发生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将永远处于进行时,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极大挑战。相对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而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偏弱、学习习惯不佳、家庭背景复杂、自控能力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职业目标明确。外部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较高要求与职业院校入学新生较低的文化基础之间有很大的落差。

  四、继续推进转型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一)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

  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城乡发展和首都教育现代化保持同步,需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益导向,努力走出一条在转型中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作为面向2035年甚至21世纪中叶的长期发展方向,其典型特征是“小(体量)、高(质量、契合度、满意度)、精(致、彩、美)”。其战略任务是:保持学历教育小规模,适度扩大社会培训规模,适量形成首都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供给;高契合度,在功能定位、专业结构、人才规格等方面与首都政治、产业、民生高度契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高度满意;精准配置优质资源,精育工匠精神,精练学生技能,精彩教育生活,精美雕琢每个学习者。作为2035年战略重要起步阶段的“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要努力实现两大转型,即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到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到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形成“小学历、大培训,小中职、大高职”的格局。

  (二)“十四五”时期转型发展的建议

  1.稳招生,合理把控规模和发展重点继续执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3∶7的招生计划比例。“十四五”期间,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稳定在7~9万人之间。这样既缓解普通高中的学位压力,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也能通过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技能型人才供应。引导成人中专转制为职业培训机构。如“十四五”期间再修订《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时,建议不再提出“不再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办学规模”。创新学段衔接模式,推进分类评价改革和财政投入差别化,重点发展专科和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2.拓培训,实施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行动计划落实《北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职业院校要拓展培训功能,积极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面向退役军人和武警官兵、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乡待业人员、残障人士、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开发和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培训项目。同时,要紧贴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加强高品质民生领域人才紧缺专业建设力度。实行“以奖代免”,减轻职业教育养老、护理、学前教育、家政服务、健康管理、轨道交通、城市运行、非遗传承、高级安保等专业毕业生学费支付压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1996—1997学年度至2018—2019学年度)[Z].北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1997—2019.

  [2]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统计出版社,2013-2019.

  [3]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委会.2019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2020-03-24)[2020-03-31].

  侯兴蜀


《新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上一篇:县级职校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实践思考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