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教材的时代性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教材的时代性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21 16:08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等农业教育事关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能否实现,而教材是教育的重要基础要素。本文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高等教育教材的编写进行探讨,就如何满足时代发展对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新的时代特点,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教师和出版社的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新农科”;高等教育;农业教育;教材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教材的时代性

  大学的教育理念要体现社会需求与时代精神。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石,教材的建设,必然要围绕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目标要求,表达时代的新要求,体现时代性。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现代化”,2019年6月全国百所涉农院校校长共同发起的“安吉宣言”,宣告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新农科”建设的启动,提出要植根于土地,掀起全面提升我国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质量的革命。习书记总书记在给校长们的回信中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更新了一篇高等教育相关的论文,如写高等教育的论文选什么期刊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材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高等农林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这也是“新农科”教材编写的目标。

  二、更加注重创新性

  创新性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因,是高等教育的教育内核。创新性、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面对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的社会态势,创新性应该成为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最迫切的诉求。

  “新农科”建设提出探索农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国一流大学的培养方案几乎都提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性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创新理念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关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3],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三、体现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现实需要严重脱节的情况,高等教育沉浸在“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状态。“新农科”教材的编写,需要基于农林产业发展前沿,基于“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的多维度服务,基于农业产业新兴交叉跨界融合的科技发展,设计体系框架和内容安排,要将传统农业专业内容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知识加以融合改造,提升专业内涵;通过深度融合,重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培养等建设目标,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知识综合化、素质多元化、能力多样化的培养需求[1]。

  四、强调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专业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质量

  无论是“双一流”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新农科”提出的“四个面向”,都特别关注和强调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这一维度,这也是新型农林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教育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要求,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检验。“新农科”建设涉及的高等农林教育的“四个面向”,更是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基础的。因此,“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要满足和回应时代的强烈诉求,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创新,不断更新实践能力结构,设置鼓励创新性想法和发散性思维的设计性实验。同时,应在问题研讨或课外拓展部分,引入生产现实中的问题或案例,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直接关联,实现面向产业和社会实践的开放性学习。出版社要策划与组织编写有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教材,并开发具有新颖性、能满足交互式学习的实践课程教材。

  五、依据分类型培养要求,教材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教材长期以来没有体现类型和层次的差异,不同层次的院校使用一种教材,导致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就业脱节,使教育投入和学生精力遭到极大浪费。虽然教材品种繁多,各种自编校本教材泛滥,但几乎是按一个“葫芦”画下来的“瓢”,低水平重复严重。

  六、配合多形态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的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具有颠覆性作用,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扩展了教学模式的概念,给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路和新的可能性。

  七、提高育人质量,体现“两性一度”

  消除“水课”,打造“金课”,是建设一流本科的微观路径和落实点。“水课”就是低阶、陈旧和不用心的课。要改变近些年本科教育课“好混”“分好拿”“混四年就把文凭拿回家”的情况,体现“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拓展学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谓“创新性”,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性素质能力;所谓“挑战度”,就是提高课程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结语

  出版社有责任将教材编写的时代性要求融入策划过程。出版社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组织者和把关者,因此需要学习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精神,在教材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引领和指导作者体现新的时代性,使编写和审定围绕新的时代性要求进行,以保证教材符合新型农林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吉共识——新农科建设宣言[J].农业教育,2019,20(03):105-106.

  [2]习书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政府网

  [3]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2016-05-17(002).

  丛晓红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教材的时代性》
上一篇:国内外科学教育馆科学传播比较分析
下一篇:美德日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