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关于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思考——以朝阳市沟口子村为例

关于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思考——以朝阳市沟口子村为例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3-16 09:14

  [摘要]精准扶贫政策自提出以来已有6 年多的时间,政策的实施给农村脱贫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在政策落实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对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思考,选择辽宁省沟口子村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沟口子村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前后的情况、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等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从加强贫困户精准识别与需求精准了解等方面,改善沟口子村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施成效;问题;针对性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在我国政府工作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扶贫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持续加强。通过政府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在减贫工作上我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我国扶贫工作依然处于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扶贫工作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刚刚复苏,全国上下面临着整体贫困的问题,扶贫工作的开展没有特别细化。而随着我国扶贫工作不断的开展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困情况由整体性转为局部性,部分集中连片的地区形成“地区性贫困”[1]。自2013 年“精准扶贫”一词提出以来,精准扶贫概念不断被强化,各地政府意识到因地制宜地进行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精准扶贫政策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扶贫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

  沟口子村是辽西地区的贫困村庄,村内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在2000 元左右(村内调查)。沟口子村在辽宁省境内地理位置较偏,多为丘陵低山地形,土壤肥力一般,矿物资源匮乏,先天资源和后天优势都有欠缺,在辽宁省内贫困村庄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以沟口子村贫困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开展精准扶贫政策以来的现状和成效,不仅能够对沟口子村的扶贫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映射出辽宁地区大多数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与缺陷。此外,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深刻了解到沟口子村贫困村民生活的现状,掌握沟口子村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后带来的改善和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有效地提高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成效。同时希望为辽宁省其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经验,对类似问题可以提供借鉴。

关于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思考——以朝阳市沟口子村为例

  一、沟口子村的基本情况

  沟口子村是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北票市上园镇的一个行政村,沟口子村向北临近内蒙古敖汉旗、奈曼旗,向西与阜新市、义县相邻,同时锦承铁路也穿过沟口子村境内,上园火车站与沟口子村距离较近,锦州港距离沟口子村也不过100 公里,沟口子村在辽西村庄的地理位置优越。沟口子村土地面积共16000 亩,耕地面积共3388 亩,广场占地面积共1500 平方米。沟口子村气候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沛、气温落差较大,由于离海有一定距离,年降水量在500 毫米左右。地形上沟口子村为丘陵地带,村内多海拔200 米左右的低矮丘陵。沟口子村的水文条件较好,村内沟渠密布且临近白石水库。

  沟口子村村民的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由于土壤肥力一般,耕地中有一部分土地是沙地土壤,沟口子村村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同时,由于沟口子村地形为丘陵山地,缺少大面积相连接的耕地,故沟口子村村民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小部分家庭也养殖少量的马、牛、羊、鸡和鸭等家禽、家畜。

  二、沟口子村的贫困原因调查

  (一)样本情况

  在对沟口子村调查的过程中,除了整理和收集沟口子村相关资料,还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沟口子村的全体贫困家庭中选取5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样本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产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发放问卷为纸质版,随机在村里选取样本由村干部协助发放,这样的方式所用时间短,信息回收快,可以根据问卷回答情况有效地归纳出相关数据,掌握实际情况。

  通过对沟口子村回收的调查数据整理,得到的基本信息如表1 所示。在被访问的50 个样本中,男性样本数量为21,比重占总样本的42%,女性样本数量为29,比重占总样本的58%。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在总样本中完全遵循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要求,样本没有任何的筛选条件,这也表明在沟口子村中男性数量要少于女性,更多的男性村民偏向于外出。在年龄类别中,年龄在20 岁及以下的样本占4%,年龄在21 岁~35 岁的样本占16%,年龄在36岁~50 岁的样本24%,年龄在51 岁~65 岁的样本占40%,年龄在66岁及以上的样本占16%。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在51 岁~65 岁的贫困户比重最高,沟口子村的贫困人口年龄段总体偏大。再次需要阐述的是,笔者在对沟口子村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有部分年龄较高的老人不识字,对扶贫政策了解的程度较浅等,导致问卷调查实施存在一定难度。笔者作为沟口子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在调查过程中结合相关数据,发现沟口子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村中存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社会性问题。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沟口子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盲和小学的样本总和比重已经过半。其中有24%的比重是文盲选项,有34%的比重是小学选项,有20%的比重是初中或同等学力选项,有12%的比重是高中或同等学力选项,有10%的比重是大专及以上选项。根据横向比较观察发现,样本的文化程度和年龄成反比,年纪越大的样本受教育程度越低。在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收入小于2000 元的有12%,收入在2000元到2999 元的有36%,收入在3000 元到4000 元的有30%,收入大于4000 元的有22%。收入来源上,选择外出务工的比重为72%,选择种植农产品的比重为84%,选择养殖家畜的比重占42%,选择本地务工的比重占66%,选择政府补贴的比重有24%,选择无收入来源的有1 人,占2%。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沟口子村的村民家庭收入方式比较集中,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农产品,基本是相对基层的产业。

  (二)致贫原因分析

  根据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论可以得知,政策实施的必要前提是必须了解每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这种有针对性地了解分析可以充分地掌握实际情况,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人而异实施政策,更好地落实扶贫政策。

  在对沟口子村的调查访问中,通过将调查数据和笔者所见相结合,发现沟口子村整体的经济水平落后,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化,但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缺乏能力、缺乏技术和缺乏资金,如表2 所示,这三个原因在问卷调查中所占比例为94%、84%、78%,这说明沟口子村在技能培训和个人能力提升方面需要加强,同时在扶贫资金引入和农村小额无息贷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其次,在对致贫原因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缺乏劳动力、因学致贫和受基础设施影响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46%、42%、32%,沟口子村存在缺乏劳动力现象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导致村内的劳动力流失。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发现沟口子村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孩,这就意味着家庭在孩子身上的开支比重加大,因学致贫的比重较高。沟口子村作为辽西内陆村庄,虽然境内有火车通过,且沟口子村距上园火车站距离较近,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除了村中的主干道路外,其他皆为土路,且在沟口子村成立初时尚未有车辆,因此村中多狭窄小道,道路的分布没有系统规划。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沟口子村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对象为农村贫困群体,作为政策的受众能够更加切身地感受到政策实施带来的优惠,针对了解精准扶贫实施的效果对政策受众群体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受众的调查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政策实施带来的改变和需要改进之处,这对日后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情况

  在对政策了解途径调查过程中发现,沟口子村村委会和村干部在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上贡献力量较多,如表3 所示,一共有43 个样本选择从村干部宣传中得知精准扶贫政策,这部分比重为86%;排在次一名的是与亲戚朋友交谈中得知的,比重为58%;比重排在第三的是通过新闻传媒方式得知,占总数的52%;通过政府文件得知的样本数较少,占总比的16%。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的信息流传度较低,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较少,且村中大多数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识得的字数有限,这些条件使得沟口子村村民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途径较少,主要还是从村干部宣传和亲友之间的交谈中了解。这就使得政府文件中对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的最新政策难以迅速地让村民得知,沟口子村对政策的宣传还是依靠村干部和村委会,在政策宣传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表4 可以看出,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知情况上,对政策非常了解的村民仅占4%的比例,比较了解的村民占20%,一般了解的村民占26%,不太了解的村民占36%,基本不了解的村民占14%。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反映出沟口子村的村民虽然知道精准扶贫政策的存在,但能够了解其政策的人较少,大多数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不太了解或一般了解。在对精准扶贫政策关注度问题上,非常关注的样本占10%的比重,比较关注的样本占32%,一般关注的样本占30%,不太关注的样本占20%,基本不关注的样本占8%。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沟口子村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但是政策影响到切身利益,对政策的关注度比较高​‍‌‍​‍‌‍‌‍​‍​‍‌‍​‍‌‍​‍​‍‌‍​‍‌​‍​‍​‍‌‍​‍​‍​‍‌‍‌‍‌‍‌‍​‍‌‍​‍​​‍​‍​‍​‍​‍​‍​‍‌‍​‍‌‍​‍‌‍‌‍‌‍​。政策实施的对象对政策的认知情况可以映射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政策对象对实施效果的认可程度。两组数据表明沟口子村的村民对政策本身比较关注,但是并不能全面地了解政策,这说明沟口子村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效果认可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参与情况

  精准扶贫政策在各地区实施的项目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的,在研究初期针对沟口子村近两年来所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文件中将这些项目罗列出来,让随机选中的样本根据实际参与情况进行回答。如表5 所示,在村民参与精准扶贫项目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项目参与的样本比重最大,分别为84%和72%,这两个项目属于惠及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上门调查中曾提到过沟口子村的基础设施欠完善,特别是在道路方面,近两年来村内的柏油马路数量逐渐增加,村户之间的小路也是经过多次平整维修,村内道路硬化里程达到了150 公里,整体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村委会收集扶贫工作资料得知,自2017 年起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以来,村内广场的总面积已经增加到2800 平方米,村内的卫生室也进行了维修改造,特别是在改善农村如厕环境上,沟口子村提出改建新型清洁厕所。在与村民的沟通中也提到过上述项目,精准扶贫项目开展两年以来,政府多方面入手改善村民生活状况,这些努力沟口子村村民都能感受到,让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沟口子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完善,给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技能培训和经济作物种植扶贫项目在样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6%和60%。这一数据也说明样本参与程度较高。在与村民的访问中得知,沟口子村多次开展“布艺、针织、工艺品”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易学实用,大家通过培训课程学到了新的技能。村附近有几家规模较小的服装、针织品加工厂,之前村内的劳动力想到加工厂工作但苦于没有手艺,通过近两年村内开展的培训让沟口子村更多的村民不离家就能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去年村内新成立的石磨加工厂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与加工厂相对接的就是农产品作物,长期种植的玉米、谷子、向日葵被拿去作为原材料加工成玉米油、小米、葵花籽油等,村民可以免费去工厂加工,通过宣传工厂也接收了很多订单,拉动了经济效益。在经济作物种植项目上,根据专业人员的引导和传授,沟口子村开始种植新的经济类作物。虽然沟口子村的水文条件较好,但是纬度在北纬41度左右,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低山丘陵地形影响,沿海来的湿润气团难以进入,沟口子村的气候相对干燥,村内主要种植玉米。这种单一的农作物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遇到玉米收购价格相对便宜的年份,沟口子村村民的收入大大降低。对此,政府请来专业的种植业经验丰富的讲师,结合当地的沙质土壤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类作物。结合沟口子村的沙质土壤和夏季温度较高的特点,讲师讲授了西瓜、芝麻等适合沙地高温种植的作物。通过一年多的小范围试水,种植新的经济类作物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村干部表示,后续会通过不断的试验,逐渐扩大种植范围,避免村民因全部更换农作物而受到损失。

  四、沟口子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贫困户参与方面

  1.参与程度和知晓程度不够。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可以得知,高达50%的样本比重选择了对政策不太了解和基本不了解,剩下的样本中对政策非常了解的只有4%。沟口子村多数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概念相对模糊,即使知道精准扶贫政策的概念,但对扶贫项目和措施缺乏具体的了解,对界定贫困户的明确标准和扶贫流程缺少掌握。再加上贫困户中绝大多数的知识水平有限,村内的信息流通慢,村民获得精准扶贫政策信息途径有限,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从村委会发布的通知和村干部、村民组长的口头传达得知的。

  在项目的参与程度上也存在不足,从参与情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技能培训、经济作物种植、道路硬化、饮水安全这些项目的参与程度非常高,但是在样本中还有10%的人没有参与到扶贫项目中。在访问过程中发现,沟口子村村民委员会公告展示板中张贴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流程和识别条件。同时精准扶贫工作的流程中,根据工作要求会建立相应的档案来示范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情况,这就要求村民要填写多种表格。这些工作对不了解政策的村民而言,过程烦琐难以理解,出现填写信息与实际有出入的情况。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村民参与到精准扶贫项目的积极性被打击,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精准扶贫项目只是形式主义,并不能为自身带来切实的实惠,扶贫工作的开展与自己并没有关系。

  2.解决对策。首先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3]目前,沟口子村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求学和工作,剩下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留守老人大多数的教育程度较低,而小孩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精准扶贫的政策都难以全面了解,因此沟口子村还需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除了口头传达政策内容外,还应该在村民集中大会上解读政策,通过比较正式的方式让沟口子村民能够正确地认识精准扶贫政策,根据村民的需求增加扶贫项目的内容。政策的解读只能让村民在脑海中形成大体的概念,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对扶贫工作有深刻的了解[4]。因此村委会应该带动贫困户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树立模范典型代表,用榜样的作用来吸引更多村民的注意力,激发大家共同致富,参与到精准扶贫政策项目中。

  (二)扶贫精准性方面

  1.扶贫工作在精准性上有所欠缺。沟口子村的农业发展原本就存在一定问题,且村内的矿产资源匮乏,沟口子村又不是交通枢纽地区,故第二产业很难发展,第三产业开展有限,税收微乎其微,财政收入十分困难,从自身财政收入中很难获得扶贫资金,只能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使得扶贫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扶贫工作的开展捉襟见肘。此外,沟口子村精准扶贫的部分措施与贫困户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出现扶贫项目匹配度不高的现象。在沟口子村开展精准扶贫项目以来,虽然扶贫项目逐年增加,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于欠缺经验,难免会借鉴其他村庄比较成功的模式,这或多或少会在沟口子村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在上文中提到小规模种植新的经济作物来试水就是借鉴成功模板而来的。这种借鉴很难完全适用于本村情况,即使通过小范围的试水也很难保证能够给村民带来稳定收入,导致最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解决对策。精准扶贫政策的精髓就在于精准二字,扶贫政策是否能够成功也在于精准二字[5]。如果精准扶贫失去了精准,那么和粗放扶贫毫无差别。如何将扶贫中的精准落到实处也是重中之重。首先,需要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这也是首要环节。要想确保贫困户的信息准确无误,那么精准识别工作就不能只是单一的录入信息,需要工作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动态了解,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从而掌握贫困户的信息和实际情况[6]。对此,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贫困户信息分类并录入,为后续的更新和查找工作带来便利。其次要对贫困户的需求有精准的了解。由于不同家庭的情况有差异,致贫的原因也就呈现出多样化,如果只是简单笼统地划分贫困原因,必定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差异,最终会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五、关于沟口子村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总结与思考

  就沟口子村而言,致贫原因的复杂多样让沟口子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根据沟口子村的实际情况和沟口子村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扶贫政策实施的成效,这对沟口子村日后精准扶贫政策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调查结果量化,通过科学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对比分析。但分析的内容有限,部分问题的层次不够深刻,所涉及的研究面不够广,研究仍需进一步改进。通过对沟口子村的针对性分析发现,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仅沟口子村就会因贫困户的情况不同而产生多种致贫原因。而我国地广人多,自然人文等条件相差较大,各地区导致贫困的原因皆不相同,未来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157-163.

  [2]黄承伟.深刻领会精准扶贫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

  [3]范和生,唐惠敏.农村贫困治理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改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1):45-75.

  付江珊1 王磊2

  


《关于精准扶贫实施成效的思考——以朝阳市沟口子村为例》
上一篇: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社会组织协商问题探究
下一篇:辽宁现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太平甸村为例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