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摘要】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适应西藏文秘人才需求,作为秘书学专业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秘书学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培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技能的综合性文秘人才。
【关键词】秘书;实践;问题;路径
文秘专业最早创办于1980年的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分院,历经在专科层次增设文秘专业(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方向(文秘方向)招收本科学生,直至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标》。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秘书学专业在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专业设置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诸多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在于秘书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少,动手能力弱,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供需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文秘专业为例,从培养对象出发,找出秘书学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民族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西藏民族大学自成立以来,为西藏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为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作出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藏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化,西藏用人单位对西藏高校办学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对于文秘专业而言,西藏文秘用人单位不仅看重文秘毕业生文秘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理论知识转化为特定的职业能力,要求一个称职的秘书必须具有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运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等。从用人单位的要求分析出秘书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理论性与实践性和应用性并重的重要性,要调整教学模式,培养真正适应西藏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秘书人才。
二、文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出现供需脱节的尴尬
在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区域,致使人才稀少,特别是文秘专业的需求口径较大,许多用人单位迫于工作压力,通过各种渠道对非文秘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但收效甚微。即使在秘书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文秘用人单位“用不上”“用不了”的尴尬现象。通过对用人单位、实践实训、文秘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调查,发现“供不应求”与“用不上”“用不了”之间凸现的问题是西藏社会各行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对秘书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现行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文秘生“用不上”“用不了”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字功底较薄弱。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对秘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其他秘书职能的基础。但在单位工作中,我校的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简单的公文、简报的写作在语言表达、文种的选用、结构安排上不符合规范和要求,这使用人单位感到失望与无奈,这不仅影响了我校文秘专业的美誉度,同时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我校文秘专业学生的信任度、认可度。二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根据对我校文秘专业学生在西藏文秘岗位存在问题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培养的文秘学生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实践锻炼,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秘书岗位的技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培养的文秘专业学生“用不了”“用不上”,而用人单位却又难以得到满意的秘书人才的尴尬现象。总之,文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出现供需脱节的尴尬现象主要是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实践问题。
三、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对文秘专业课认知模糊。认知态度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基础。我校是一所民族院校,是承担为西藏各行各业培养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因受国家政策影响,文秘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部队生。部队文秘生,他们大部分初中毕业,文化基础较差,对文秘专业认识模糊。他们认为文秘专业理论知识不多、不难,又由于国家对他们实行就业分配制,于是他们对就业高枕无忧,在学习上不像理科生那样刻苦,强化专业技能,也不像中文专业博览群书,仅仅满足了课堂“填鸭”和考试过关。这导致他们知识面窄,不能真正成为综合性专业通才,不能适应西藏用人单位对文秘岗位的需求。二是区外生。区外文秘生,来源于全国各地,他们从未去过西藏,对西藏有恐惧感,因此他们本科毕业后主要选择考研或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没有在西藏从事文秘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对文秘专业课认知不高,根据问卷调查分析,90%的学生不认可文秘职业,甚至20%的学生不愿向他人说明自己是学文秘专业的,觉得丢人,因此,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考研和其他就业上。
(二)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西藏民族大学秘书学专业教师共5人,其中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1人是秘书学专业。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1人。这样的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较高,理论水平强,但秘书岗位实践能力较低。
四、寻找培养实践人才的途径
为培养更多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秘书人才,必须加强秘书实践人才的培养。要实现秘书实践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秘书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思维僵化,不善思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要进行革新,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对知识起到启发引导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如秘书礼仪、秘书实务等课引导学生拍摄秘书工作情景剧,再通过QQ或微信在课程群共享,互动性、趣味性、积极性强。同时,加大课外合作力度,可聘请在文秘岗位的优秀学生,利用回母校机会做讲座,或把校内、院内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请回课堂做专题讲座。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增加岗位职业意识,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考核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考试形式是以书面答题闭卷方式为主,但文秘专业注重实践,因此,对文秘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内容应轻理论,重实践。如《秘书实务》课程,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应将试卷分两部分:一为理论试题;二是实训试题,在分值上理论分值占30%,实训占70%,这样,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凸现本课程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秘书学实践教学主要围绕学生的实践、实训展开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文秘专业教学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应加以重视,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秘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格,蓝芳.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7(08).
[2]刘昭,赵丽.转型高校地、企、校合作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
[3]罗蓉蓉.应用技术大学秘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秘书之友,2018(11).
唐小娟
《文秘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