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论悟性认识层阶的 “渐悟” 思维形式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 “渐悟” 思维形式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7-05 10:01

  摘要: “渐悟”和 “顿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 “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 “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渐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祖先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 “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进行的 “渐进式”的 “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 “物象”、“物象群”或 “表象群”、 “意象”或 “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 “悟象”的多种 “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信息互换) 。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 “体验”或 “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 “内心视象”或 “象境”,历经 “渐悟” 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 “渐悟” 思维形式

  关键词: 悟性认识; “渐悟”思维形式; “意象”; “悟象”

  我们将 “理性认识”阶段划分为 “悟性”等五个认识层阶,同时,还尝试对 “悟性认识”层阶的认 识 形 式 进 行 了 详 细 区 分[1]50 。笔 者 认 为 “悟性认识”层阶的思维 “形式” 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多种表层或浅层的本质; 换言之,同一事物的表层、浅层本质,可以为多种 “悟性认识”层阶的思维 “形式”所反映。本文 在 对 “悟 性 认 识” 层 阶 的 “本 悟” “体悟” “感悟”及 “领悟”思维形式论述的基础上[2],拟就 “悟性认识”层阶中的 “渐悟”思维形式问题进行讨论。

  一、人类的生存劳动活动与 “渐悟”思维形式

  我们讨论的 “渐悟”思维形式问题,基本上是人类原始思维中的 “渐悟”思维形式问题,它与近现代人思维中的 “渐悟”思维形式虽然有很多地方极其相似甚至完全一致,但是,近现代人思维中的 “渐悟”思维形式已经深深烙上了形式逻辑和其它现代逻辑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即便是涉及到近现代人的 “渐悟”思维形式时,我们也尽量剥离其形式逻辑和其它现代逻辑的痕迹,将其还原为原始时期的 “渐悟”思维形式的状态,或者说在我们讨论中,为了更好地说明和解释一些问题,不得不拿一些近现代人的案例来证明我们的某些判断和结论,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第一手关于原始人类思维活动的可靠资料证据。

  人类原始祖先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巨大变化的强大压力,不得不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人类原始祖先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采取工具式的劳动活动模式继续生存。由于选择了劳动这种新的生存模式,人类原始祖先们身体肉体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3]513 就是说,自然界自身结构的自然逻辑的格,迫使人类原始祖先们选择了适应自然结构的自然逻辑的格的行为 ———劳动活动,因而,在其长期而缓慢的进化过程中,使得人类原始祖先们体质结构与结构同源的物种发生功能上的重大或者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获得了适应环境新的生存模式,进而形成了属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劳动活动生存方式。

  而人类的认知,是在这些高级动物的 “学习”、“条件反射”、 “习得性”、 “适应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关于原始人类思维的进化和发展,我们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多,不足以直接证明原始人类思维的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状态,我们只能依据接近人类思维水平的高级动物智力发展状态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测,推测原始先民们的思维演化进程。但是,即使是法国著名学者列维·布留尔深入 “原始土著族部落”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搜集方方面面的 “第一手资料”,并在 《原始思维》 中,对距今最近的 “原始部落”的 “原始土著族群” 思维状态进行比较全面翔实的论述,可是这些 “原始部落”的 “原始土著族群”也已经不是什么人类最原始的先民了,只是与现代城市居民比较而言相对原始一点罢了。不过,列维·布留尔的 《原始思维》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力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思维发展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和可供考察的丰富资料,这为我们厘清人类思维发展的脉络,认识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人类原始祖先的思维方式随着人类生存劳动活动这种新的生存模式的不断展开,告别了动物“思维”方式而产生了。不过,人类原始祖先思维方式产生的初期,思维的对象、思维的内容依旧与人类的生存劳动活动过程、与人类生产劳动行为以及与人类氏族部落群体生活有直接的联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7]30 最初的思维和思维的起点一样,只能从活动—行为中来,特别是从劳动活动—劳动行为中来。劳动活动—劳动行为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劳动—行为思维形式。

  人类原始先祖们在缓慢的生存劳动生活节律中,他们接触的事物,基本上都是与人类原始先祖们生存劳动和人类氏族部落群体生活的内容直接相关的。因此,人类原始先祖们还没有自觉地将自己与外部对象世界区分开来, “我”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分化处在萌芽状态。只是在人类原始先祖们遇到重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界的大地震、火山爆发、山林大火、狂风暴雨、山洪泥石流或遭遇更加凶猛的大型动物等等,生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类原始先祖们集体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人类原始先祖们才可能产生对象性的认知。于是人类原始先祖们便幻想某种动物或植物、某种超人的力量或超人的人是自己所在氏族或部落的生命力量之源,以求恐惧的灵魂得到慰藉,惶惶的心灵得到平复,保护他们渡过艰难困境; 也可能是在危险挑战之后,或许人类原始先祖们感悟到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某种超人的力量,使人类原始先祖们过去的劳动生活有了某种保障,于是便产生了某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图腾。接着直观的 “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原始法术” “巫术”“神话”“传说”“禁忌”“原始宗教”等思维活动开始自发地萌动起来。有了上述类似图腾的观念,人类原始先祖们才有了自己与他人的区分意识,人类原始先祖们才有了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悟对象世界的可能。正如列维 - 斯特劳斯认为的那样,图腾范畴是人类从动物水平转向人类水平的开始, “只是因为人类开始意识到,所有象他那样的人都是完全相同的时候 ( 正如卢梭明确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包括动物) ,他才具有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的能力,用形形色色的物种作为社会差别的概念支柱,就是这种能力的表现”[8]42 。

  人类原始先祖们的对象性意识的产生,其意义非常重大,它意味着人类原始祖先们第一次以人的身份站在世界上去环视客观世界、适应外部自然世界和改造对象世界,表明了人类的主体性开始独立地产生出来,并揭开了人类原始祖先们已经开始脱离动物世界的大剧的帷幕,真正成为人类世界而鹤立于自然界之中。从此,人类将以人类自己的方式与这个自然界打交道,使得人类原始先民的意识给这个世界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界的变化再也不是离开人类活动的纯粹的自然演化过程,客观自然界开始了 “人化”的历史,真正成为属人的人类世界。当然,人类的思维产生和发展不是突然间就达到我们今天这样水平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缓慢而漫长的发展历程。

  二、悟性认识层阶的重要思维形式: “渐悟”思维形式

  通过对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活动模式和社会生活活动中思维状态的考察,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原始人类先民们力图能够对生活其中的外部自然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不断地试探和摸索、不断地试错,不管是采取 “物活感”“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图腾” “原始法术”“巫术” “神话” “传说” “禁忌”等思维方式 ( 即 “本悟”“体悟”“感悟” “领悟”等思维形 式) ,还 是 运 用 直 观、猜 测、暗 示、情 感、隐喻、移情、联想、想象、理想、 “观照”乃至幻想等思维方法,甚至采用 “假象取藕,以相譬喻”, “引譬连类”,举一反三,连类不穷的滚动思维进行运化熔冶整合的手法,尝试认识自己和解释自己与周边客观现实对象性世界的关系。

  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思维领域之中,劳动唯物主义辩证法都在起作用,其中总包含着缓慢的进化 ( 量的不显著变化) 和飞跃的发展 ( 即 “渐进性的中断”) 这样两种状态。在人类思维和认识中,人类原始祖先们在千百万年的生存劳动活动模式的熔冶中,逐步累积生产劳动和生活的 “经验”,不断地在头脑中储存 “经验”,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库,沉淀为各式各样的 “潜知”或 “块”,如果说这些主要表示了认识的一种缓慢的进化的话,那么, “顿悟思维”的过程便更多的是一种急速的飞跃, “渐进性的中断”。正如苏联著名哲学家柯普宁所说: “根本地改变了旧观念的新思想,常常不是从先前知识的旧的演绎逻辑的结果中产生出来的,不是经验材料的简单的概括。它们是思维运动的渐进性的中断,是飞跃”①。

  三、结论

  “渐悟”思维形式,不仅是人类原始祖先们在千百万年持续不断的生存劳动活动模式的熔冶中,形成的普遍的思维形式之一,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中,它依然是现代人类普遍的思维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人类原始祖先们的 “渐悟” 思维形式,是前逻辑的、前概念的思维,人类原始祖先们所借助的是直观、猜测、暗示、情感、隐喻、移情、联想、想象、理想、观照等甚至幻想的思维方式,来完成 “渐悟” 思维形式的过程,其内容可能是荒唐幼稚的,思维的过程可能是粗糙的; 而近现代人的 “渐悟”思维形式,是借助于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内容是比较科学的,思维的过程可能是精确的。

  因此,这种 “渐悟”思维形式,主要指的是人们在劳动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不同,人们劳动活动领域不同,人们先天遗传禀赋的智力水平不同,人们记忆水平不同,人们领会方式不同,人们思维角度不同,人们反应的速度不同等等,导致人们 “悟性” 的时间长短亦不同。所谓 “渐悟”,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或者在沟通、交流、领会过程中,时间长些的 “悟性”,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经历了若干环节的长时期的 “悟性”。 “渐悟”这种思维形式情况,是人类原始祖先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 “本悟” “体悟” “感悟” “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进行的 “有效”把握进程。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应该是常人都经历过的思维形式。推荐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洪君,李丹宇,刘远飞. 试论“悟性”的思维“形式”[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 6) : 50 - 54.

  [2] 李洪君,李丹宇.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本悟”思维形式[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 4) : 13 - 17.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0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

  [4] 李洪君,李丹宇.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体悟”思维形式[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 2) : 5 - 10 .

  [5] 李洪君,李丹宇.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感悟”思维形式[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24( 2) : 13 - 19.

  [6] 德斯伯里,等. 比较心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4.

  [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

  [8] 埃德蒙·利奇. 列维 - 斯特劳斯[M]. 北京: 三联书店,1985.

  [9] 张晶. 神思: 艺术的精灵[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10] 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第一册[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

  [11]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

  [12] 丹皮尔. 科学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5.

  [13] 柏廷顿. 化学简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 “渐悟” 思维形式》
上一篇:个体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分析
下一篇: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