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11-26 09:49
扫码咨询

  摘 要: 以高职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群课程标准和工业设计群岗位技能标准着手,探讨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旨在为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职业技能标准; 课程标准; 工业设计

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制定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标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构建高职课程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 一) 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高职课程内容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能力的典型体现,它反映了该工作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功能,同样也是现代职业教育里学习领域制定的主要依据。

  ( 二) 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工匠精神。所以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既是教学活动参与者,也是企业一名员工,使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相互衔接。

  ( 三) 课程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师、学生)共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标准的制定

  ( 一) 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针对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群学生开设的一门技术平台课程,是学生参加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前的一门入门专业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实践项目为设计选题,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徒手制作创意方案的能力、利用材料制作实物的能力、体现材料质感的能力、有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

  ( 二)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基本运用前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能力。

  1)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2)使学生熟悉材料的分类以及加工工艺,具有材料分析的能力、徒手制作的能力、利用工具加工材料的能力、体现材料质感的能力、选择适合材料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合作能力。

  ( 三) 课程内容

  以创意或企业真实项目为设计选题,将项目任务进行团队分工分阶段完成,学生课程中完成以材料制作的实物作业。

  四) 教学实施与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近三年学生反馈,产品设计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之弊,立足行业需求,体现高职人才培养实用性,以行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有效解决行业问题。

  扩展教材内容,将项目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不同材料、不同项目的加工制作,学生掌握一般加工流程,会使用机器进行加工,为后续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颠覆固有教学模式。通过 3D 教学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虚拟仿真软件使每位学生都能模拟练习、反复操作,提高实操效率和效果。另外,也避免了材料浪费和学生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对实操的积极性。

  2.教学考核与评价

  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师、学生)共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打破课内外隔阂,构建课前、课内、课后相结合,教师、企业、学生共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打破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提升,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知识-能力-技能的转化与学习,理虚实一体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推荐阅读:教育职称论文发表需要多长时间

  随着学校开学教师职称准备工作开始,有很多作者开始询问,我要准备评教师中级高级职称了,请问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最合适,一般教育职称论文发表需要多少时间呀?这个论文质量不同、投稿期刊不同,时间也不一样。如果想知道具体发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告知编辑投稿期刊,并将稿件发给在线编辑,他们会进行综合分析,给您预估时间。


《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下一篇:“双一流”建设下高校教师职称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