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7-06 07:53

  【摘 要】本文论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从自媒体的多向互动加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过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理念转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平等、自媒体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技术变革等方面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功能与特点,针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存在的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教育者自媒体交往能力有待提高、自媒体环境难以获得信任等问题,提出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运用、优化自媒体环境、变革教育技术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自媒体 主体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自媒体的论文范文还有自媒体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

  “自媒体”源于2003年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的研究报告“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主体间性则是社会学专业术语,是个人对他人的推测与判定,是由我及他的过程和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则是指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共同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作为客体,在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中,确立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自从自媒体这个概念诞生之后,其迅速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这不仅使传统媒体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也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升级,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新的变革。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功能与特点

  主体间性是一种互动的主体性,是一种新的主体性哲学,使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避免了两者的分离对立,使其走向对立统一。随着个人信息入口的激增,以及社会自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在互联网传播节点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出许多功能与特点。

  (一)自媒体的多向互动加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过程

  以微信订阅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搜狐号、一点号、大鱼号等自媒体平台、确立多变以及多向度的个人生活,改变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个交互式的模式,从而实现有效的传递和影响。

  首先,通过阿里、百度、腾讯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自媒体逐渐呈现出个性化、细分化,这其中就包括积极向上的网络内容。实现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站稳政治立场,有效甄别信息、及时删除虚假和不良信息—— 选择合适自己的部分,舍弃不合适自己的部分。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坚持用政治教育激励大学生,从而实现自我激励,对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师生固有的教学方法被淘汰和打破。其次,根据摩尔定律,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在18~24个月性能提升一倍,APP移动开发更加简单,自媒体的无限性必将打破传统思想教育的由点到面的局限性。师生可以通过电子论坛、微博客、网上调查、新闻跟帖等方式实时发表观点看法,教育者则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双方的随时交流。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理念转变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不断加强,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提出新的要求——灌输模式转向对话模式、参与模式。在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但还是会出现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本应是师生双向沟通变为师生单向沟通。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有极大的兴趣,而学生则认为教师没有利用当下“流行语言”去很好地表达,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兴趣,这就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理解出现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空,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失灵。究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需要主体与客体“高质量”的沟通。虽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师生交流没有障碍,师生平等交流,师生共同验收,仍难实现角色的对话教育实际情况,这可以说是一个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相关课程、传统文化、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对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会贯通。自媒体开放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渗透式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和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问题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接受的单向灌输思想政治教育观已成为向互动和参与式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一)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

  当前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更加清晰地定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思想真挚教育的主体—— 的载体。自媒体条件下虽然借助网络、微信、手机、QQ、易班等载体,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方便,接受的信息也更为容易。但在自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还是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接收者、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和推动者,不能从宏观角度认识自己的位置,导致主体意识较弱。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个人主体性为前提,但不容忽视的是,群体的共性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毕竟,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主体间性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在拓展大学生视野、便利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多元的信息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对主流思想道德观念也产生疑问甚至反对,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产生否定。表现在教学方面,则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忽视,出现思想沉沦、网络沉溺,严重的,甚至迷失自我。在这种自我状态不理想的情况下,它已经不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为它的理念和自主性都已经“跑偏”。

  (二)教育者自媒体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主体间性是交互主体性,是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与发展,弱化了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也弱化了教育者对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的掌控,使其主体性和作用的发挥受到冲击。面对新媒体对教学的变革,教育者要积极应对新的教育条件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利用自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适应多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发展。但实际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墨守旧观念,采用保守的、脱离学生实际要求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说教明显,这显然不能满足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元的发展的需要。没有满足,自然没有吸引力,也自然没有了交往互动。没有交往互动,也就难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自发利用自媒体,提升自媒体使用能力,发出符合大学生要求的“声音”,借助自媒体各种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果,传递主流价值意识,避免自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语”“缺位”​‍‌‍​‍‌‍‌‍​‍​‍‌‍​‍‌‍​‍​‍‌‍​‍‌​‍​‍​‍‌‍​‍​‍​‍‌‍‌‍‌‍‌‍​‍‌‍​‍​​‍​‍​‍​‍​‍​‍​‍‌‍​‍‌‍​‍‌‍‌‍‌‍​。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途径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要想更好发挥“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作用,首先要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开始。正如美国教育家克罗威尔所言:“教育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式。”一是转变以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观念,打造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二是改变师生不平等的观念,促进师生关系良善化,亦师亦友。新时代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在自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信息的快速多样的接收,以及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远远超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想象,如果不转换角度,将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四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

  交往资质是交往主体掌握的交往规则与能力,是成功交往的前提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他们有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交流平台,也使他们在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高校的思政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开展中,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知识、技能、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教师知识较多,学生知识较少,但学生可能无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和自媒体技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利用自媒体的意识和利用自媒体进行巧妙沟通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应依靠各种形式的自媒体终端,在识别和筛选信息的条件下,利用自媒体终端和平台与教师、同学和同龄人进行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冯国瑞.主体间性理论关照下的学生主体性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易鹏.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J].求实,2013(7)

  [3]苏令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4]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内涵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作者:杨钰娟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育人功能及路径探析
下一篇:高职软件专业“科—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导师制实施路径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