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基于发展战略的“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发展研究

基于发展战略的“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发展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15 10:33
扫码咨询

  摘要: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集中表现为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开拓高校发展新道路。“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与发展战略和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东中西部“双一流”高校要围绕发展战略,合理运用地区优势,聚力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发展,突出自我特色,积极优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

基于发展战略的“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发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战略是筹划指导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以实现发展目标的方略,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战略[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高校既是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也是所在区域的“智囊团”和“人才库”,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支撑引领作用[2]。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和本质功能,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支撑,而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能够将高校和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3]。高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与社会的边界正在日益消解和融合,高校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主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创造更多价值。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和创新,而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4-5]。

  二、“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履行分析

  “双一流”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及内容丰富且灵活多样,在衡量高校对创新竞争力、解决重大需求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时,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人才培养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智库建设以及参与的社会工作等方面。“双一流”高校肩负着为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战略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工作。本文选取三所高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指标,从当地就业率、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情况、西部就业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表1)。其中,当地就业率反映了高校对当地聚集人才的直接贡献;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情况和西部就业率反映了高校引导毕业生投身到最需要岗位的工作力度。首先,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当地就业率最高,为73.43%,其次是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当地就业率分别为50.61%和30.95%。这说明,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仍保持强势劲头,而以成都为代表的快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其次,“战略”和“重点领域”是高校近年来就业工作的重点方向。武汉大学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其就业率为95.72%。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武汉靠近三大经济带,毕业生就业倾向于向周边大城市辐射,毕业生的地域分布与战略布局吻合度较高。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和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率为66.44%。而四川大学服务于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发展重点区域,其就业率为25.94%。这与四川大学的西部就业率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四川大学的西部就业率为64.36%,远高于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这得益于学校依靠所在西部地方区域特点,发挥就近原则,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就业的策略。

  三、“双一流”高校服务地方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既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聚焦重点方向,又要充分结合地方特点和优势,整合政策资源,保持鲜明特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一)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引导毕业生服务战略需求。高校在培养高层次国际栋梁和社会精英的基础上,要结合地域特色和社会需求,最大限度确保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让人才能“留得住”“用得上”。东中部地区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刚性需求的同时,要以战略、社会需求和个人成长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引导毕业生服务和社会发展需要。西部地区要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学生就业认同感,把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就业输送新机制,精准对接地方人才需求。近年来,高校就业也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性问题,“双一流”高校要注重培育职业能力,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于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强调动手课题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立足学科优势,“顶天立地”做科研,使高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双一流”高校科学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贯彻科学技术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同学校的教学职能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入基础研究,探讨事物的本质、本源,引领国际尖端技术的基础上,以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双一流”高校技术转让要加强与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对接,同时调动高校与国有企业合作积极性,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提高专利质量,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同时,还应加强高校教师与地方行业人才的交流,提供智力帮扶,通过学术争论推进务实研究、推动决策科学化。此外,高校应立足区域实际,突出研究特色,树立高校在优势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智库建设,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

  结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坚定实施七大发展战略,在高校逐渐走出象牙塔,担负起为社会服务责任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双一流”高校参与社会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发展模式趋同化、社会服务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的问题,选取了分别地处东中西部的三所综合型“双一流”高校作为代表,分析其在人才培养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智库建设以及参与社会工作等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情况,阐明“双一流”高校应主动适应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坚持走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道路,形成具有自身和地方特色的发展风格,有针对性地对接政府和行业,最大程度地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不仅能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助推高校建设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熊武一,周家法.军事大辞海[K].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2]段江飞.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顾抗.我国高校社会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3):223-224.

  [4]董泽芳,张继平.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2-16

  陈乐辰,蒋文涛


《基于发展战略的“双一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差异化发展研究》
上一篇:均质与分化:德国高校分类发展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国足球教学的学的价值以及实现路径探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