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落实好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落实好劳动教育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19 10:43

  摘要: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五育并举”的受重视程度越发提升,在五项教育工作中,劳动教育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其从属于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成长和劳动意识形成的重要支撑。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教育单位在劳动教育上的认识仍旧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因而导致劳动教育成效并不良好,难以有效切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尤其是在七年级实行的劳动教育,并未和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做出有效衔接。面对此种情况,初中教师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手,以此来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初中教育

  劳动教育并非狭义上的体力劳动或者生产劳动,而是将体力劳动作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相关意识的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劳动教育是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方针的基本需求,更是践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在最近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使得各级教育单位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提升,虽然取得相应成绩,但整体上却仍旧存在薄弱环节,因而针对性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落实活动教育便显得极为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落实好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支撑

  为行之有效地解决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缺乏的问题,将实践性教育和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发挥其独有的教育价值,2001年教育部门正式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到高中阶段为止,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社会实践内容和劳动技术教育内容,从课程设计角度来讲,专门设定了劳动和技术教育专题,这标志着劳动和技术教育正式地成为我国的教育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起源是劳动,教育过程需要服务劳动过程,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劳动者,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原始社会中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能力的口耳相传,教育与劳动相互融合。但在我国古代,社会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俨然成为劳心者的独占物,教育和生产劳动相互脱离,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越发提升。由此可以明确,古代教育培养的人才普遍为片面发展的,其综合能力普遍不强,首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其次则是日复一日重复体力劳动的普通百姓。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在生活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元素

  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需要为学生灌输充足的自我服务意识,强调实现生活自理的重要目标,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效安排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并实现和家庭劳动教育的有效衔接,全面拓宽教育途径,提升教育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校园服务劳动需要科学合理的长效责任机制的支撑,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及主观能动性。除却普通的环境责任保护以外,教师还可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种植花草树木,学习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在相关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种田知识,还能够有效强化自身的劳动情感。

  (二)在手工课程中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手工课程主要包含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这两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方法来开展设计工作,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和方案融合在现实活动中,转化成作品和物品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其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劳动知识,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在手工课程中,相关教育单位需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选修课时间,诸如自主DIY、电子制作、植物培养、丝网花制作、绣工、串珠制作以及厨艺体验等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有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参与各项活动,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最后,重点展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物理水火箭、美术风筝制作等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在实践课程中形成感悟劳动的意识

  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充分融入社会劳动中,是学生初次接触社会、感悟社会的手段,同时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下述方向着手:首先,为学生开辟充足的实践活动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限于外出观光各种场所,在学校内部也是可以有效执行的。例如,教师在校园内部开辟菜地,引导学生自行种植,进行平整土地、播撒种子、浇水等各种工作,以此来完成自我劳动的重要目标。其次,综合应用菜地中的各种植物,为学生做植物观察奠定基础;最后,给予学生完整参与植物生长周期的机会,从最初栽植到最终收获全部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仅仅给予学生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食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自豪感,感悟劳动的意识。在校园内部开辟活动场所能够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其次,和家长相互合作。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也会获得学生的响应,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革命遗迹时,如果有家长参与,往往能够有效提高活动安全性,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交互沟通,有助于学生性格的形成。

  (四)在公益活动中体会劳动收获的美丽

  首先,用情感作为桥梁,连接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催生学生的劳动热情,将爱劳动的种子融合到学生的内心中,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讲,七年级学生尚处于向青春期转型的阶段,一方面期望收获家长的呵护与关爱,另一方面又迫切地证明自己已然长大,常常处在矛盾中。教师可以利用此种矛盾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融入公益活动中,通过亲子情感的连接,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魅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参与到学校附近的公益活动中,或者是前往敬老院照顾老人,抑或是福利院照顾儿童等,这均会为学生带来相应的成长帮助,同时还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劳动教育实践性内容缺乏的问题。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将会对学生成长带来巨大的支撑。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劳动的感兴趣程度、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将会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成效。教师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劳动教育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理解,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学生。当然,此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从多个方向着手,不断强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方法的学习,用于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周潞.不忘育人初心,谱写劳动教育新篇章———重庆市探索劳动教育立体新模式[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5).

  [2].教育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J].大学(研究版),2019(Z1)

  张树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落实好劳动教育》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基于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