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01 09:39
扫码咨询

  【摘要】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从1999年试点开始,经过20余年发展,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化办学的试点发展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更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典型实践。本文采纳历史分析视角,从高校网络教育办学规模、办学定位、课程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质量保障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变化背后的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力图呈现出高校网络教育试点过程的发展全貌,呈现其开拓创新,更揭示其问题与不足,以期明确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起点,助力高校网络教育在互联网+教育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供给服务,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办学定位;网络课程资源;资源共建共享;质量保障;网络教育政策;互联网+

  高校网络教育特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部署的试点工作(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还部署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本文论述不包括开放教育),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高等院校具体举办,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远程教育,即第三代远程教育。从1999年开始,教育行政部门共批准68所高等院校开展网络教育。经过20多年发展,高校网络教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创新了基于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面向社会需求和市场办学的新机制,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向全社会的开放,建立了质量监管体系,丰富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规模发展脉络

  伯顿·克拉克曾把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看作、市场和学术三股力量之间博弈、制衡的三角关系(吴佳妮,2012),高校网络教育规模发展也呈现出三者力量之间的博弈。规模的发展变化是高校网络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群体选择的最直观体现,其背后有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参与高校的自我诉求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对高校网络教育规模发展的梳理可以沿着试点高校规模和学生规模两条脉络进行,而这两条脉络也是三方力量博弈最为关注的地方。

  二、高校网络教育办学定位发展脉络

  办学定位的调整与校正伴随着高校网络教育20余年的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不断认识和把握高校网络教育办学规律的体现。高校网络教育办学定位的发展演变,整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办学对象的定位

  在试点之初,高校网络教育面向什么群体办学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电〔1999〕1号)在重点任务中规定,高校网络教育可招收部分高中毕业的本科生,同时又要适应在职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需要,试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教育部,1999)。正是基于这一文件,部分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采用校内全日制办学的方式招收了部分高中毕业生。但是由于存在着管理机制、资源调配、毕业证书等方面的诸多不适应,校内全日制办学的网络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所以,自2002年起,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网络教育办学服务对象进行调整,引导试点高校主要面向在职成人提供业余学习的教育服务。2002年7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8号),要求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教育部,2002)。2003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教电〔2003〕369号),要求高校网络教育不得招收或以各种名义变相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教育部,2003)。此后,高校网络教育办学完全转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服务面向的定位

  《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提出关于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学历教育的任务规定中,除要求试点高校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外,同时要求试点高校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设网络课程,服务校内学生的学习(教育部,2000)。所以,从试点开始,高校网络教育就具有面向社会办学和服务校内全日制教育的职能定位。

  三、高校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脉络高校网络

  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产生的新型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对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校网络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对于高校网络教育的推动,最直观地体现在网络教育课程形态的变化。网络教育课程的迭代更新从一个方面呈现了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推动网络教育的创新发展。(一)卫星课堂直播

  在网络教育试点之初,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网络对于教学的支持功能还难以充分发挥,所以教育部提出要“软硬件两手抓,网络卫星两手抓,远程教育、软件开发与产业化两手抓”的发展思路。1999年初,科技司、高教司、电教办起草了《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以CERNET和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初步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所以,最初高校网络教育试点主要依靠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尤其是依靠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实现的课堂直播,成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初始期的课程形式。

  (二)多媒体光盘课件

  作为一种典型的课程资源形式,多媒体光盘课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综合优势,把课程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其优势在于丰富、生动的表现力,可以多维度地向学习者传递信息。但是这类课程形式的资源整合性不强,不同类型的资源没有形成很好的结合,更像是多种资源的拼盘。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发展脉络

  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用户增加价值,具体包括帮助教师(备课或授课,改进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作为参考资源)和自学者(促进个人发展)(王龙,2008)。但也有认为让学习者免费获得信息和学习资源是一种竞争优势,易于学习者获得最新信息(Ally&Samaka,2013)。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就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直至MOOCs的出现演化成国际范围内的课程开放运动,不仅开放课程资源,更提供学习支持和评价。高校网络教育资源从试点之初就确立了资源开放共享的价值追求,并在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上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尝试。

  结语通过从发展规模、办学定位、课程资源建设、资源开放共享、质量保障等维度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①高校网络教育试点政策一直在发展中调整,比如对高校网络教育办学审批权的取消,对高校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开设网络教育专业政策的收紧,这些政策一方面在释放网络教育的办学红利,另一方面又在压缩网络教育的政策空间,在政策的衔接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②高校网络教育试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实现了服务的提质升级,如网络教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用学习者适应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的趋势;③高校网络教育在规定的试点任务上尽管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没有解决好制约开放共享的机制问题,质量保障仍然缺乏层面的质量保障标准,等等。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试点规定的工作任务,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群体,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探索构建了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建设了丰富的网络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放共享,带动了校内全日制教育的信息化,有力服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发展阶段,高校网络教育应该基于前期试点的成就,重新确定发展定位,锚定发展目标,以持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陈丽.2020.“互联网+教育”:知识观和本体论的创新发展[J].在线学习(11):44-46..2014-2-15.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EB/OL].[2014-2-15].

  林世员,陈丽,彭义平.2016.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反思与建议[J].远程教育(5):43-49,80.

  王龙.2008.发展、应用、合作和可持续性——2008开放教育国际会议解读[J].远程教育(6):5-10,1

  林世员陈丽赵宏张文梅


《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与着力点
下一篇: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改革与思考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