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教育职称论文》生态学视角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10 09:26
扫码咨询

  [摘要]文章从生态学视角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以广西12所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及实地调研,探索制约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文章具体阐述了广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部门协调、用人机制等各生态因子出现的问题,论述了发展目标、法律制度、办学资金及学校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民办高等教育;广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学开始打破动植物界限,逐渐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研究主体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人类生态系统,研究对象也从自然生物层面扩展到经济、文化等人类社会层面。苏联学者提出了“生态化”的概念,主张将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从此生态学有了更为宽广的内涵,开始致力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探讨当前人类面临的相关重大问题。

生态学视角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法,针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生态失衡问题的几个维度设计访谈提纲,对12所民办高校的董事长、校领导、处级干部、专任教师及普通行政人员等20人进行了访谈(见表1),访谈的内容围绕其在工作决策时的行为表现和对学校基本情况的了解而展开,并根据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整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访谈内容、学校官方网站、部分学校统计数据,采用办公软件整合而成。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不便公开,因此在经费筹措方面只是从宏观上进行探讨。部分学校由于没有深入高层访谈,所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但总的来说问题的普遍性是存在的。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一)广西民办高校内部生态失衡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外界诸多事物有关联,其内部的平衡状态和各影响因子也决定着其良性发展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南宁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的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后认为广西民办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四、结论及建议

  (一)优化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生态因子,实现教育系统自身生态化

  1.优化师资结构,构建教师队伍生态链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它的整体发展质量既受到政策、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和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期望、反思能力和专业行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3]。民办高校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方西民办高校生态矛盾的良方。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做好学校中长期各类发展规划,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等,加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建设。紧密围绕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两个主要方面,从顶层设计、道路探索、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总之就是要牢牢树立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围绕民办高校的生态发展目标,从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出发,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为教育环境的生态化提供精神保障。

  五、结语

  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等契机都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生态学强调多方协同,而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和影响其发展的各个生态因子的多样性也说明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广西的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善于发现影响自身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才有可能达到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亮.生态学视域下广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王怀武,杨滨,赵国庆,等.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2(2):92-95.

  [3]朱胜晖,宁莎莎,任士伟.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学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9(1):20-24.

  [4]黄玉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策略思考[J].大学教育,2018(6):25-27.

  李冬冬


《生态学视角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上一篇:高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探究
下一篇:铜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