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7-25 09:21

  摘 要:中高职衔接是一体化培养专业技能型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卫生学校与海南医学院高职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实施状况。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3+2 ”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中高职衔接是一体化培养专业技能型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作为海南省首批“3+2”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之一,以海南医学院高职护理专业为衔接载体,以两校教学资源为依托,按照一体化护理教育理念整合原有中高职课程体系,以 2014 级 160 名连读和分段学生为研究对象。

  1 加强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1.1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方反复研讨,共同编制了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转段方案》《转段考试大纲》等,对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与能力层次、课程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

  1.2 综合考虑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衔接性进行课程设计

  在全面梳理中高职课程、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所有课程分设于前后段。以前段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为基础,增强后段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前后段课程的设置既要使中职生毕业后具备执业资格条件,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前段课程教学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后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3 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由于中高职都开设了文化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因此,需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做好公共基础课的衔接工作。减少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加强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解决初中起点学生的文化课短板问题,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构建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1.4 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由于中高职专业课在课程门类上存在重叠现象,应围绕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对专业课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中职专业课程为基础,增强高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通过对中职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同类异构。将高职同类课程定位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避免产生“高职不高”现象,否则不利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1]。

  1.5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X+1”

  “X”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较强能力; “1”为与众不同的专业技能特长。可利用中高职的优势和特点,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构建既包括共同性课程,又包括特色性课程的课程体系。例如充实健康管理、公共营养、互联网远程医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2 转变教师观念,适应中高职衔接内涵要求

  师资队伍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条件之一,而教师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观念的重心是专业能力。我校针对项目组建了“3+2”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并注重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2.1 提高教师对项目的认识

  明确中高职衔接既不是五年一贯制,也不是简单的机械分段,而是具有衔接性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教育类别。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自身定位为中高职衔接项目教师,而不是中职教师或高职教师。

  2.2 加深教师对项目学生的了解

  项目学生在中职阶段实行一校两制,是学习和生活在中职校园的准大学生;转段进入高职后,又成为来自中职学校、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大学生。项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与学习态度均有别于普通中职生和高职生,对于中高职教师来说,需加深对项目学生的了解。

  2.3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由于中高职在实训教学与技能训练方面的层次性强。因此,中高职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根据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定位,积极进行教学探索。

  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顺利转段

  3.1 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自我

  当今社会,就业、再学习、再就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而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梦想。如果个人未来目标和目前学业一致,那么学习信心就会明显增强。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3+2”连读或分段学习的意义,使其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了解社会与职业,更好地认识自我。

  3.2 增强学习信心,合格转段

  通过具体、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具有职业目标导向的升学与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个性深造或就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1]。经过严格规范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试,所有学生转段考核合格,顺利转入高职阶段就读。

  4 项目学生表现突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校园生活情况、课堂纪律遵守情况、知识接受能力等有明显改善。

  4.1 学生专业成绩优良

  “3+2”项目学生中,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中职生;前段中职毕业时,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 92.28%;一些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并获一、二等奖,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并获三等奖;学生临床见习实习表现较好,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能力提升速度快,获得实习医院领导和临床带教教师的好评。

  4.2 学生人文素质优良

  “3+2”项目学生中,获得各类个人积极分子、先进集体荣誉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中职生,其中还有一名女生荣获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竞赛二等奖,还有学生在校外遇见心跳骤停的路人并现场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术,展现了项目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学生个人和“3+2”项目被省内各大媒体连续跟踪报道。

  5 问题与思考

  5.1 缺乏适用的中高职衔接教材

  作为省内首批试点学校之一,虽然我们对中高职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设置,并制定了相关的课程标准,但由于还没有与之配套的中高职衔接教材,对接课程在内容方面存在重复现象,人才培养层次存在高低混合现象,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许多困难,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我们组织中高职衔接的前后段教师,联合教学医院相关护理人员,共同开发中高职衔接校本教材。为了突出中高职衔接教材的衔接性和适用性,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我们将高职同类课程的衔接教材围绕案例进行编写,突出实践性,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5.2 高职阶段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的界定

  与以往实习生不同的是,“3+2”中高职衔接项目学生在中职毕业时大多已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笔者认为其实习形式仍为跟岗实习而非顶岗实习。因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而《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未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虽然一些省市对护士区域注册方面进行了探索,将单一执业地点改为多机构执业,且不限定执业机构数量,使护士能够在区域流动。但《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提交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而这与学生的在校生身份是相互矛盾的。

  5.3 护士执业证书是否存在逾期注册现象

  许多项目学生担心在中职阶段取得的护士执业证书因未能及时注册,高职毕业后被认定为逾期注册。笔者认为应打消这一顾虑。因为高职学习时间只有两年,而《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 3 年内提出”。

  参考文献:

  [1]丁志康,吴峥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 2017(44):55-57

  相关论文推荐:护理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


《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上一篇:基于“大健康”背景下体医融合4S店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析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