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术后交接中应用的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 ISBAR 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术后交接班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和原因,调查护士对此沟通方式的满意度。方法 对在我院普外科病区 2018 年 7 月—9 月住院的 96 例患者术后实施 ISBAR 沟通模式交接班,在实施 ISBAR 沟通前后使用中文版护士床边交班满意度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评价护士执行 ISBAR 交接的完整率。结果 护士在实施 ISBAR 沟通前后对信息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项的交接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对背景、评估、建议项交接完整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实施 ISBAR 沟通后护士的交班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普外科护士执行 ISBAR 交接总体较好,但受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影响,背景项、评估项与建议项的交接还存在一定不足。ISBAR 沟通有利于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的提升,建议护理管理者将护士知识、能力的培训与 ISBAR 沟通培训整合,方能更好地实施 ISBAR 交接班。
关键词: ISBAR; 普外科; 交接
交接班一旦不清楚、不完整将影响后续医疗护理而延误病情,目前大部分医院认为交接班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的高危险区,而交接班的正确与完整有赖于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1]。信息沟通不良已成为医疗事件的根本原因,我国已将对患者交接班的有效沟通列为患者安全目标[2]。因此,运用标准工具去建构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ISBAR 模式是一种有效、简洁的沟通工具,可以减少沟通错误的风险,其概念要求信息传达包括以下内容: I( identify) 为信息介绍,S( situation) 为病人现况或观察到改变状况,B( background) 为重要病史、目前用药尤其特殊用药及治疗情形,A( assessment) 为最近一次生命征象数据、各类检查及检验结果、特殊管路及装置、目前处理进度与仍须追踪之检查及检验报告,R( recommendation) 为后续处理措施或方向、可能发生危急状况的预防[3]。但文献少有报道 ISBAR 交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我院以普外科为试点科室,将 ISBAR 沟通用于术后床旁交接中,并分析护士使用 ISBAR 沟通中的缺陷与原因,为更好地实施 ISBAR 沟通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 12 名普外科护士采用 ISBAR 沟通模式进行术后病房床边交接班。纳入标准: 1) 自愿参与本研究。2) 有护士资格证书。3) 从事普外科护理工作半年以上。排除标准: 1) 科室进修护士。2) 护士轮科时间≤半年。12 名护士全为女性,年龄为 20 ~ 40 岁,工作年限为 1~ 15 年。学历: 大专 6 名( 50. 0%) ,本科 5 名( 41. 6%) ,研究生 1 名( 8. 3%) 。职称: 护士 5 名( 41. 6%) ,护师 3 名( 25. 0%) ,主 管 护 师 4 名( 33. 3%) 。2018 年 7 月 ~ 9 月共在 96 名普外科术后患者交接中实施 ISBAR 沟通,其中男性 59 例,女性 37 例,年龄为 21~ 76 岁。脏器损伤 17 例( 17. 7%) 、胃十二指肠疾病 30 例( 31. 3%) 、胆道疾病 27 例 ( 28. 1%) 、胃癌 2 例( 2. 1%) 、大肠癌 3 例( 3. 1%) 、有合并症者 17 例( 17. 7%) 。
1. 2 方法
1. 2. 1 普外科术后病房床旁交接指引单的建立
设计 ISBAR 沟通模式要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通过以下过程建立普外科术后 ISBAR交接指引单: 1) 由研究者召集护理部及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 ISBAR 沟通模式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I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构成、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国内外 ISBAR 交接单的实例应用情况。2) 研究者、护理部、普外科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同商讨普外科疾病术后交接重点、难点及易遗漏点如何在模板设计中实现。3) 经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经验,初步建立普外科术后病房的 ISBAR 交接单初稿。4) 在不同疾病术后交班中应用 ISBAR 交接初稿进行交接班,交班后集体进行分析,对 ISBAR 交接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查阅文献后进行修改,最终确定普外科术后病房 ISBAR 交接指引单。其中信息介绍( I) 包含 4 项内容,现状( S) 包含 1 项内容,背景( B) 包含 3 项内容,评估( A) 包含 36 项内容,建议( R) 包含 2 项内容。
1.2.2 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指引单的培训与考核
由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共同对普外科护士进行 ISBAR 沟通的培训与考核。理论培训、实践模拟培训、临床初期实践各 2 周,每周选择 2 次不同时间段进行培训,确保轮班护理人员均能参与。①理论培训: 以 PPT 形式讲解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指引单中每一项内容含义、应用技巧。②实践模拟培训: 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先进行科室常见疾病术后的 ISBAR沟通实战演示,再要求其他护理人员按照 ISBAR 交接指引单做情景模拟训练并给予指正。 ③临床初期实践: 将 ISBAR 交接指引单做成便携式卡片,要求护士在交接班中使用该便携卡进行 ISBAR 沟通。④临床考核: 要求参与研究的护士不使用 ISBAR 交接便携卡进行交接班,为保证考核的统一性与合理性,由护士长在白班、晚班、夜班交班时随机抽取并根据 ISBAR 交接指引单逐项进行考核,根据 ISBAR 交接指引单逐项进行考核,且在同一病例的交班中只考核 1 次。白班、晚班、夜班各考核了 31 例、30 例、35 例。
1.2.3 评价指标
( 1) 评价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执行完整率。由护士长使用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指引单对护士进行逐项考核并在相应框内打“”记录,信息介绍( I) 、现状( S) 、背景( B) 、评估( A) 、建议( R) 这 5 项内容中出现漏项未交接或与患者病情不相符即为执行不完整,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 ISBAR 交接执行完整率。具体计算方法为: ①信息介绍( I) 的执行完整率( %) = 所有病例交接完整项目数/( 交接总例数×4 项) ; ②现状( S) 的执行完整率( %) = 所有病例交接完整项目数/( 交接总例数×1 项) ; ③背景( B) 的执行完整率( %) = 所有病例交接完整项目数/( 交接总例数×3 项) ; ④评估( A) 的执行完整率( %) = 所有病例交接完整项目数/( 交接总例数×36 项) ; ⑤建议( R) 的执行完整率( %) = 所有病例交接完整项目数/( 交接总例数×2 项) 。( 2) 比较 ISBAR 沟通实施前后护士对床边交接 班 的 满 意 度。采用中文版护士床边交班满意度表 ( Nursing Assessment of Shift Report,NASR) 评估交接班效果。该量表共 5 个维度 17 个条目,采用 Iikert 5 级评分法,从 “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为 5~ 1 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对床边交接班越满意,反之越低。重测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 81。实施 ISBAR 沟通后由交接班护士填写该问卷,共发放问卷 192 份,有效问卷为 192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执行普外科 ISBAR 交接情况
结果显示护士执行 ISBAR 交接时,各项目交接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现状、背景、信息介绍、评估项的交接完整率分别高于建议项。在评估项目中,执行最完整的交接内容是引流管的情况,交接完整率较差的内容是对血栓风险的交接、对疼痛的评分及干预。在建议项中,对护理重点内容的交接完整率最差。
2.2 不同特征护士对 ISBAR 交接完整率的影响
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在背景、评估、建议方面交接完整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3。不同职称组间比较发现: 主管护师组与护师组进行背景项交接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主管护师组、护师组分别与护士的背景项交接完整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主管护师组、护师组、护士组间评估项的交接完整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主管护师组分别与护师组、护士组在建议项交接完整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护师组与护士组进行建议项交接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不同学历组间比较发现: 背景项、评估项、建议项交接完整率比较显示硕士组与本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硕士组、本科组分别与专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不同工作年限组间比较发现: 1 ~ 2 年组和 3 ~ 5 年组护士在背景项、评估项及建议项交接完整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6~ 10 年组与 1~ 2 年组、3 ~ 5 年组间在背景项、评估项及建议项的交接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2.3 实施前后护士对床边交接班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护士对床边交接班的满意度总分及部分条目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3.1 护士执行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情况
在 ISBAR 交接中,基本信息的交接包括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和性别,现状的交接仅为术后诊断,均是非常简单、容易记忆的信息,因此,护士对患者基本信息及现状的交接完整率最高。背景方面的交接包括了特殊病情变化、辅助检查和特殊治疗,其中对某些特殊治疗的交接较欠缺,主要原因为普外科是高工作量的护理单元,且术后合并并发症的治疗工作更为复杂及繁重,护士易遗漏该项内容的交接。
在评估方面的交接中,对引流管道的交接完整率最高,这是因为引流管的应用在普外科术后尤为普遍,对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是普外科最重要及最常规的护理[4]。术后切口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包括静息性疼痛与活动性疼痛,虽然护士对术后静息性疼痛的评估及干预较为注重,但是在快速康复理念的倡导下,早期下床活动易引起活动性疼痛,而护士未从主客观方面对活动性疼痛进行全方面评估,直接影响了术后的疼痛测评与干预[5-7]。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逐渐普及,但受到术中气腹的建立、体位的选取以及手术本身损伤等因素影响,极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且有严重出血并发症的手术患者也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但护士理论知识较浅、术后评估不到位、科室缺乏评估工具导致护士易遗漏评估血栓风险,也提示了临床需要应用规范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及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8-10]。
在普外科术后 ISBAR 交接中,护士对完整地建议待处理的检查治疗和重点护理内容表现最差,尤其是只有 57. 3%的护士能完整、正确地提出重点护理内容。在 ISBAR 交接中,经由前一步的评估再提出相关的护理重点是临床专业决策能力的体现。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不恰当易发生意外拔管及各种并发症,有血栓风险的患者需要全面恰当的采取预防处理措施,进行肠内营养的术后危重患者有发生堵管、腹泻、非计划性拔管、血糖异常、喂养不足等风险,肠癌术后行直肠造口的患者易发生造口皮炎、出血、狭窄的并发症,这些术后护理风险及并发症的防范需要护士做出合理的、系统的决策[11-14]。护理决策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正相关,也是循证护理能力的体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薄弱、循证护理的认知水平低及开展 循 证 护 理 的 能 力 匮 乏,从 而 护 士 对 ISBAR 交接中建议环节的执行完整率最差[15-17]。
相关论文推荐阅读:深入探析医患沟通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的形式与方法越来越多,沟通技巧也越来越讲究。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面谈、谈判、劝说等口头语言和信函、公告等书面语言沟通。
《I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术后交接中应用的分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