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促进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促进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效果,为计划免疫护士管理疫苗及时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0~4月龄的155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家长的疫苗及时接种健康信念。评价家长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依从性、干预后不同阶段家长的疫苗及时接种健康信念及干预后家长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率。结果家长参与12周健康教育活动的依从性,前3周为85%~91%,4周后达95%以上;干预6个月后,家长疫苗及时接种的健康信念得分高于干预3个月后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4.838%,高于干预前的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81.935%(P<0.05);干预后家长满意度为95.484%。结论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疫苗及时接种工作,可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疫苗及时接种健康信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
【关键词】社区保健护理;流动儿童;接种;健康教育
接种疫苗可使接种者在短期内产生免疫力,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接种率是判断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1]。按规定的儿童免疫接种起始月龄和接种时间间隔开始接种,在规定时间的1个月内完成或最后1剂接种时间向后推迟1个月内完成全程接种为及时接种[2],目前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普遍达95%以上,但及时接种率低于90%,其中流动儿童的疫苗及时接种率更低[3-4]。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市、区)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6周岁以下儿童[5]。研究[6]显示,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计划免疫的态度、对疫苗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均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常规及时接种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在接种操作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给予口头宣教,存在家长对宣教内容不重视、依从性低及沟通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本研究中,护士通过家庭访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后观察期间进行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达到了家长为儿童及时接种、间接地减少了传染病发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更新了一篇医疗相关的论文,如国际疫情方面的论文如何选刊,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的0~4月龄的155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儿童纳入标准:①0~4月龄的流动儿童;②计划在本社区居住6个月以上;③计划在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连续接种6次以上。儿童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或免疫性疾病;②对疫苗成分过敏。家长纳入标准:①满足纳入标准的流动儿童的家长;②小学及以上学历;③能用普通话沟通;④听力、视力、认知行为、理解能力无异常;⑤研究期间和儿童居住在一起;⑥愿意配合本研究。
2研究方法
2.1常规健康教育
产后家庭访视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及地点等。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预防接种期间,儿童保健医生与计划免疫护士在相应的操作前后,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接种前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及处理,预约接种时间等。
2.2干预方法
2.2.1健康教育培训
2.2.1.1培训计划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改进健康教育方法。以周为单位,将155名家长分为2批,周二78名家长,周六77名家长,分别于接种日疫苗接种后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前3d,短信通知家长儿童疫苗接种时间,周二9:00~10:00与14:30~15:30分别预约39名儿童接种,10:00~11:00与15:30~16:30集中家长于健康教育室以听讲座、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周六的预约及活动同周二。活动隔周进行1次,总计12次。
2.2.1.2培训小组成员培训小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计划免疫护士、产后访视护士及儿童保健医生。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4名;社区护理方向的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5名。小组成员均有计划免疫资格证书,工作年限4年以上,进行了关于问卷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疫苗及时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及技巧、有效沟通方法及技巧、健康教育处方单解读方法、电话或家庭回访流程等内容的培训,并通过了相关考核。
3结果
3.1流动儿童家长一般资料
年龄20~25岁27名、26~30岁65名、31~35岁45名、36~40岁18名;文化程度小学24名、初中26名、高中41名、大专及以上64名;职业为个体经商53名、工人35名、干部40名、无工作27名;与儿童关系为父亲46名、母亲109名;儿童居住地与医院距离小于1000m71名、1000~2000m40名、大于2000m44名。
3.2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健康信念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干预前,发放问卷178份,回收问卷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87.08%;干预3个月后,发放问卷174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89.08%;干预6个月后,发放问卷165份,回收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93.94%。干预6个月后,计划免疫刷卡护士发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告知家长填写注意事项,在接种后观察期间填写,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8%。
4讨论
4.1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促进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本研究改进健康教育方式,通过以下3方面促进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4.2本研究的不足与思考本研究培训计划中未使用回授教学方法。今后可在培训计划中增加回授教学,了解家长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干预,使家长牢固地掌握有关疫苗接种的家庭护理技能。为了更好地管理疫苗及时接种质量,应组建由院部的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计划免疫护士、产后访视护士、全科医生及护士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根据成员的知识结构参与相应知识与技能的授课。如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全科医生及计划免疫护士通过随访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针对专科性较强的问题,可通过QQ群、微信群、百度云盘等形式进行远程会诊或以转诊的方式与专科医生沟通,通过团队的力量确保儿童的接种安全,最终达到家长信任、支持计划免疫工作,配合做好疫苗及时接种,预防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bbottP,MenziesR,DavisonJ,etal.Improvingimmunisationtimelinessinaboriginalchildrenthroughpersonalizedcalen-dars[J].BMCPublicHealth,2013,13(6):598.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04-108.
[3]GramL,SoremekunS,tenAsbroekA,etal.Socio-economicde-terminantsandinequitiesincoverageandtimelinessofearlychildhoodimmunizationinruralGhana[J].TropMedIntHealth,2014,19(7):802-811.
[4]蔡琳,方琼,王永刚.深圳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1):3895-3898.
[5]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马国珍莫蓓蓉姜鹏君申红琳邓军妹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促进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