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中医药教育中美国际合作分析与平台构建

中医药教育中美国际合作分析与平台构建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9-11 10:27
扫码咨询

  【摘要】中医影响力的提升推动中医教育国际合作的蓬勃发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东西医学中心(CenterforEast-WestMedicine,CEWM)与中美两国中医药机构保持深度合作,认识到双方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利用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药管理局支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和管理人员海外交流基地”的契机,CEWM邀请中美两国中医药院校参加“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论坛”。文中通过分析各方资料,厘清了中美两国中医药院校在学校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资源契合度、科研资源匹配度、学位体系互补性等方面的优势和需求,提出基于信息支持的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策略。进而汇通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构建链接UCLA、国内中医药高校、美国知名中医院校的专业化中医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希望此学术平台能纳入更多国内外中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合作,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需求的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平台

中医药教育中美国际合作分析与平台构建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SARS、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医药已远播183个和地区,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体系[1]、WTO《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2],成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推动人才需求,国内外中医教育随之快速发展。近年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东西医学中心(CenterforEast-WestMedicine,CEWM)逐渐成为中医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学术平台[3-5]。一方面,与国内中医研究、教育、管理机构展开长期深度合作[6-7],2019年6月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和管理人员海外交流基地”。另一方面,与美国中医药院校保持紧密学术联系,组办年度“中医药在美国医疗系统发展的挑战和策略”论坛,促进美国中医资源汇聚。此过程中,CEWM充分认识到双方可以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中医药教育,满足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为进一步厘清中美中医药院校在国际合作中的具体优势和需求,CEWM于2019年10月4日在UCLA举办“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论坛”,邀请中美两国部分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专家以及从事国际教育合作的专家参会。本文旨在整理分析和探讨本次论坛获得的信息,提供基于充分信息的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的策略构想,构建合作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更新了一篇中医相关的论文,如中医药类期刊审稿周期短的有哪些,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

  1.1前期采集

  会议前期,CEWM通过充分的线上沟通,采集与会各方相关信息,提前发送论坛主旨、内容和讨论要点,确保本次论坛采集的信息准确、真实、全面,使会议讨论更加详尽、充分。

  1.2会议讨论

  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美国皇帝传统东方医学院、美国南加州医药大学、美国友三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参会。各方首先介绍背景信息、国际合作历程和经验,重点阐释中医药教育项目的特点和资源、国际合作的需求和未来计划,就合作平台的构建方式、具体合作意向及其实施路径、工作机制等进行充分讨论。

  1.3答疑交流

  会后,CEWM整理参会专家发言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再次答疑讨论和交流,核实信息要点和内涵,细化国际合作中的优势和需求细节。

  1.4文本定性分析

  以与会两国中医药院校为主,研究人员将上述三种途径取得的文本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以相互优势的对比、国际化需求和国际化机制为主题,从不同维度归纳比较。

  2结果

  2.1优势对比分析

  中美中医院校国际合作优势对比分析表(表1)是对中美两国中医药院校教育项目优势方面的信息整理,从多个维度归纳比较,双方优势差异明显、各具特点。国内在规模、科研硬件、临床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美国中医院校则“小而专”,更注重实用性,互补替代医学视野更广。不同的医疗体系和医学教育体系使二者在课程设置、学历学位和就业方面差异较大,同时互补性较强。

  2.2需求对比分析

  中美中医药院校国际合作需求对比分析表(表2)是从人才培养、科研和其他三方面归纳中美两国的中医药院校对国际化合作需求。国内更重视师资培养,在专业建设、教育标准国际接轨方面的意愿更强烈。美国中医院校则更专注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需求更为具体和详细,争取生源的意愿更为明显。双方在联合培养、双学历认证方面表现出共同的兴趣,科研资源和需求则存在错位。目前双方都在进行一些“点对点”的国际合作项目。总体而言,双方需求总体趋同、侧重不同。

  2.3工作机制

  经充分讨论和交流,与会各方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迅速达成一项合作意向,安排美国中医药院校博士生赴湖北中医药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海外进修。通过此前期合作项目,构建中医药教育合作平台和长期工作机制:CEWM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各方指定专人组成合作事务小组,负责沟通项目启动和具体事宜,通过定期举行远程会议,保持信息互通,设计和讨论项目细节。

  3讨论

  3.1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

  国内中医高等教育从1956年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发展至今,呈现蓬勃向前的态势。近年来,层面的支持为国内中医药行业和教育事业的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2017年)》数据显示,42所中医药院校在校生人数达69.3万,应届毕业生达19.3万[8]。同时,国外中医药教育也快速发展。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中医针灸[9],近700家中医药教育机构分布于160多个和地区。以美国为例,截至2020年5月,经美国针灸和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ACAOM)认证的中医药教育机构56所,分布于22个州,14所位于加州。20所提供博士课程的中医药学校中,南加州地区占5所[10]。可见,加州中医教育机构的数量、学历层次处于全美最高水平。始建于1958年的湖北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内公办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和部分南加州地区中医药院校为代表进行探讨,可以反映出中美两国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中的基本事实与客观情况。

  3.2双方优势与需求互补

  中美两国中医药院校的社会职能、组织结构、服务群体等迥然不同。中医在国内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含中西医结合)门、急诊人次占比为15.47%、出院人数占13.43%[11]。国内中医药院校均为政府出资兴办,培养符合标准的临床中医师。统管模式形成集中效应,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资源和中医底蕴方面,软硬件实力更为雄厚。与之相较,以针灸为主要内容的美国中医属互补替代医学范畴,主要应用于疼痛相关病症[12],尚未进入美国主流医学,但民众需求日益旺盛[13]。美国中医教育机构缺乏政府支持,几乎全部为私立,属职业教育,毕业生以自主开诊为主[14],培养符合美国医疗系统服务需求的中医药人才,具有小而散的特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方优势差异明显,但需求趋同,体现中医在各自医疗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些差异使双方在诸多方面均可相互借鉴,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动机。

  3.2.1发展趋势相向而行中医发展必须落实“守正创新”。国内中医教育更“专”,课程体系、学科建设、临床训练更为完备,是中医“守正”的本源,可以为美国中医教育供给底蕴滋养,将来需向外兼容并蓄。不可否认,因中西医并重的医疗政策和经济利益驱动,国内中医常常过于西化,中医教育中常有丢失传统经典著作的诟病[15]。美国中医教育因中医与主流医学的疏离,教学中反而更加重视传统经典[16],其视野也更具实用性,多与其他互补与替代医学模式产生横向联系,推崇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方向,为国内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则需向内溯源求本,弥补文化背景、中医底蕴的不足。

  3.2.2人才培养资源契合在中医国际化背景下,国内急需大量具备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专业外语、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培养结果不尽如人意[17],加之国外当地教师的中医能力不能满足教学质量需求[18]。因此,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加强与国外中医药院校师资和学生双向交流,向当地一线中医教师学习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中医教学“巧思机括”,从能力增量着手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更为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有意愿、有能力者逐步向中医国际推广方向发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拓宽人才输出途径。

  展望

  中医药对外交流走过服务外交、政策主导阶段,迎来规划发展、政府与民间齐头并进的新阶段[24]。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稳步推进,一系列中医药发展相关规划逐步实施,国际推广成果成为评估国内中医药院校的重要指标。美国中医药院校面临激烈的竞争,国际合作特别是和中医药高校的合作是提升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考量。希望以此学术平台合作模式,纳入更多国内外中医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完善架构,汇集更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LIJING.IntroductionanditsroleofISO/TC249[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6,26(1):29.

  [2]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学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OL].(2019-05-25)[2020-07-01].

  [3]张卫军.陈可冀院士访问洛杉矶加州大学纪实[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2):223-224.

  [4]张卫军.韩济生院士访问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0):1099-1100.

  邱兆熊1李冠颖2张卫军3许家杰3吕文亮4


《中医药教育中美国际合作分析与平台构建》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医学检验线上教育的改革探索
下一篇: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医教育改革的思考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