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01 09:46

  摘要:如何实现“中圈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思政第三课堂,落实全过程育人”是打通校内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阐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情况,梳理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思想、理论、制度、资源、技术五个要素入手,就如何优化遵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提出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网络教育平台;路径选择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与网络有效结合,是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效性的一个有效路径,其目标是实现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显。建设“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需要在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建设、网络运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推动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解决思想引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探索

  1.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于传统“两微一端”平台的建设模式。即在大学生习惯性使用的自媒体微平台上,由教育主体作为发起对象,通过内容建设和实时沟通反馈,实现与大学生“跨时空性”的快捷沟通,以此把握大学生思想情感动态。当下各高校已由简单依托“两微一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至由教师及其团队(如名师工作室)通过开设和运营微信公众号定期开设专题直播课程,同时搭载打卡轻应用、答题轻应用等方式以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进而增强授课过程互动性,这种个性化较强、操作便捷的模式受到教师和学生好评,但受众少、对教育主体网络素养水平要求较高等是这一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2.凸显功能一体化建设的网络平台——易班网。自2012年起,易班网服务逐步涵盖教学、考勤、考试、报名、投票、问卷等多种功能并推出易班优课功能,该功能发挥课程资源多样化、教学工具多元化、服务管理个性化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搭建一整套基于LMS的教学管理系统(即“课群”系统),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在线“教与学”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200多所高校大量师生用户注册使用,拥有800多门精品课程,课时数超过15万分钟,课程视频已超过8000课时。

  二、“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要素分析

  1.以思想要素为主导: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必须从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出发,在总体建设的组织领导上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在改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程建设与平台建设的交相融合过程中体现“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平台维护、管理和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凸显“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实现“课程思政”改革成果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在线上线下典型做法和成果同向同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平台建设优势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实践。

  2.以理论要素为框架:从“各自为政”到“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必须从“课程思政”理论体系框架出发,依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紧密依托高校宣传部、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策研究室以及网络文化研究室等机构,积极推进思政课内容创新与变革。具体而言,按照三类课程功能定位,结合试点高校建设总体情况,综合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基础,逐步培育和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网络平台试点项目,试行“分类指导、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实现从“建设实践—理论凝练”的碎片化探索到立足“课程思政”理论体系框架的“案例论证”的转变,使网络平台建设更具统筹性、针对性。

  三、“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1.格局选择: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形成以三全育人为宗旨的多维培养的建设格局。第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路线,形成互通共融的平台建设共享格局。平台建设要遵循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中心原则,坚持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到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本建设的高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中加入信息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的主要分管领导,将“试点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创新模式探索纳入高校综合试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第二,坚持以协同联动为方法,形成政教同行的平台建设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横向联动机制,共同开发各种网络课程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需求。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的育人功能;构建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人才培育、提升和激励机制,推进一线教师、学生工作者、行政人员等对网络平台建设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实务培训;聚集教育、心理、管理、哲学、互联网等与教育相关的专业人才,逐步实现专技专岗、各司其职、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2.路径选择:开展与优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路径设计。第一,大处着眼,统筹制定“从进校门到出校门”贯穿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在理顺“课程思政”理念对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关系定位的前提下,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向进行“课程思政”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第二,小处着手,按照上海市教委关于开展教学改革网络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高校特色,开展高校“3+X”网络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在整合原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本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中的试点课程,逐步探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本校系列等特色文化育人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夏守信,韩君华.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

  [2]沙军.“课程思政”的版本升级与系统化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0).

  [3]陈于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

  [4]曾令辉.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9)

  李羽佳


《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上一篇: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改革与思考
下一篇:新形势下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