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课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文化教育课的讲授离不开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本文基于高中文化课和心理健康课的现状调查以及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心理教学回归到学生文化教育课本体,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向“人的全面发展”趋近。
【关键词】文化教育;心理健康课;高中生;心理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高中文化课和心理教学荣获人的重视是通过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情感、认知、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指导,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因此要对高中文化教育课和心理课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强化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高中文化课和心理学教学思维以及课堂模式,为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现状
西方开展的文化课和心理健康融合已有150余年,许多还把心理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充分说明西方正在打破传统教学。在英国,明确规定将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纳入文化课程,每个年级都有专门的教材并且每周开设两节心理健康课,采用开放式教学。在我国,虽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每个学校的硬性指标,很多学校都在文化课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但实施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偏差
1.学校领导的认识偏差。虽然我国教育已经进行改革,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但长期追求学习成绩的观念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改变。很多学校碍于对升学率的追求,往往更愿意在学生生源、提高升学率上下功夫,对心理等课程极度忽视,甚至挤占心理课堂或者根本不排心理健康课,心理课名存实亡。
2.教师的错误理解。文化课和心理健康的融合真正落到实处就是要渗透所有学科中,所有教师都要承担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教师都认为学习差、不听话的学生属于心理问题的范围,经常把这些学生交给心理教师,希望心理教师三言两语就能改变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教师存在误解,甚至害怕去做心理咨询,很多真正需要心理教师帮助的学生却得不到解决。
3.学生的片面认识。根据采访显示,学生一致肯定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但学生也指出,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文化课上,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会选择忽视,而不是及时去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因此,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来做咨询,通常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这些都是由于前期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久而久之“滚雪球”一样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4.家长的不支持。很多家长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正是由于家长此类的做法,导致很多孩子都不会和父母良好沟通,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也是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很多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考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就去凑数,每年教师招聘对心理教师的需求很大,但是很多学校宁愿去招文化课教师也不愿意给心理健康教师一个名额,导致每年很多专业的心理学学生无施展才能之处,因为招聘公告上都没有心理教师报名的地方。
(三)文化课和心理教育融合工作开展时的误区
1.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家长和学校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导、说教学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首先在于预防学生出现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其次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最后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而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
2.心理咨询室形同摆设。虽然很多学校按照要求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从来不把心理知识带入课堂,甚至有的学校把心理咨询室设置在“拐角旮旯”的地方,学生根本不知道心理咨询室在哪里,学生不知道当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去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更意识不到健康心理和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
3.文化心理健康课教育内容和上课形式不灵活。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高中阶段属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会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高中生主要面临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应试压力大的困扰。学生希望得到相关方面的辅导,希望得到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简单的方法,这要求我们在选择心理健康课主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根据心理课本简单制定。学生希望心理健康课的上课形式多采用讲故事、心理情景剧、看电影、团辅等灵活、新颖、有趣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说教。学生希望心理健康课是放松课、游戏课,但是也要避免一节课下来虽然热热闹闹的,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因此,要注意心理健康课的组织形式,既能有趣新颖,又能让学生得到帮助和收获。
4.对心理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都遇到过尴尬的问题,就是对其教育效果的评定。心理教师通常面临无课可上、绩效工资低、职称评定困难和教学效能感低等现状。心理教师工作的特定性和灵活性,不能拿对其他科目的成绩认定等评判心理教育工作,不能拿简单的成绩等量化指标来评判,这需要学校要根据心理工作的特殊性判定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不能“一刀切”,而要通过认可、实际情况等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现代文化教育与高中心理健康课融合的有效措施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心理教师进行全面专业化培训。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可以成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形成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对专职心理教师要定期培训,定期考察心理健康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文化心理教育有关机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小组,制定完善的上课、评价机制。
3.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适当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具体可以为高一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每班每周一节课;高二同学选修心理健康课程;高三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讲座,同时开设各主题团体辅导,全方位、多方面地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
4.开设文化心理辅导活动课。文化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而是趣味性、活动性强的课程。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效果。同时,也要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加强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高中生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个性,在团体课程中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问题,但同时也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需要心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心理咨询技能,能根据来访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6.学校文化心理咨询要遵循全员参与、全方位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校正、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以及整体性原则。
7.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每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心理测评,同时及时更新学生心理档案信息,主要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基本信息。同时每个班级都建立“知心信箱”等心理教育信箱,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
8.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渠道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同时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引导。
9.牢牢抓实工作实践管理。学校根据心理健康课实施情况,加强开发心理校本课材,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开发多彩多元的个性化心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庆林,史慧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益智师生心理166
唐星星
《高中心理健康课现状调查分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