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贝基和爱米丽亚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为故事主线,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的全景式画面,无情地揭露和辛辣地批判了当时整个社会腐朽堕落的现实。文章将通过五个部分展开分析:第一部分对贝基的形象进行分析,从她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来剖析她的性格,进而对贝基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第二部分对爱米丽亚的形象进行分析,从她性格的养成引出其价值观,向读者展示一位知书达理却又被当时社会束缚不敢反抗的贵族小姐形象;第三部分对贝基和爱米丽亚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二者对待孩子、困难、命运的态度,肯定二人在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时不低头、不认输、不轻易妥协的精神;第四部分解释贝基和爱米丽亚不同命运的原因,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为贝基和爱米丽亚不同的结局进行了合理的阐释;第五部分是在前文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探究小说的社会意义,即小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不仅对十九世纪初期男权至上的英国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也对萨克雷所宣扬的女性主义表达了赞同。萨克雷这部小说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学习和反思。
[关键词]《名利场》;女性形象;女性主义;社会意义
《名利场》是在以男权主义为主导、女性作为附属品存在的维多利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那个时期,无条件服从男性被视为女性的美德,男性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强加在女性身上,并以此来巩固父权社会中男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男性的权威。
小说里的两位女主人公性格和命运截然不同。爱米丽亚是出身资产阶级的富家女,她单纯善良、性格温柔,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的典型代表;而贝基出身贫寒、聪明干练,她物质、自私,为了踏入社会上层而不择手段,但贝基所表现的敢于反抗的精神则被认为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萨克雷以精湛的文笔,生动地刻画了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虚伪、贪婪、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社会,并对此进行了辛辣讽刺。同时,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经验教训,对身处现实世界“名利场”的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也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贝基形象分析
萨克雷笔下的贝基是复杂的而又简单的。贝基的复杂在于她对待爱情和婚姻虽然极不信任,却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其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简单在于她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目的永远都是为了得到金钱和地位。因此,贝基不仅是坚持不懈的婚姻投机者,也是当时男权社会的挑战者和冒险家。
(一)坚持不懈的婚姻投机者
贝基是一位坚持不懈的婚姻投机者,主要体现在她对待爱情、婚姻以及金钱的态度上。
1.对于爱情和婚姻。女主角贝基是一个聪明机灵的美貌女子,她的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有天分但是一文不名的潦倒画家,母亲是一位法国籍歌剧演员。父母在她年少时相继去世,对于年少的贝基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如何在这个冷漠的世界生存下去。所以,早期的悲惨经历形成了她善于投机和钻营的性格,贫穷的生活使她比同龄人成熟懂事得多,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觉得只有努力踏入社会的上层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取决于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贝基意识到即使自己再有才华,仅依靠自己再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她开始使尽浑身解数,抓住一切机会来勾引有钱的单身男性。贝基心里很清楚不能动用真情,因为她害怕之前的一切努力会白费。所以,她虽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却无半点爱情,从这点上看,贝基无疑是自私的、阴险的,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对于婚姻,贝基只是把其当作救命稻草,当作能改变命运的筹码。因此,在秉持婚姻是改变命运最快捷且最可靠的手段的理念下,她拼尽全力去扮演父权制社会下男性所喜欢的女性角色。从平克顿女校学习结束后,她先来到好友爱米丽亚的家里小住,在此期间,她想方设法追求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因为乔瑟夫是一个爱慕虚荣、有钱、有地位并且单身的税收官员,贝基想借此攀上高枝,改变命运。但事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她告别了爱米丽亚,来到了年老的皮特爵士家里任职。这一次,她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聪明的头脑和突出的办事能力,再加上她的刻意逢迎,很快就赢得了皮特父子的欢心。所以,老皮特在妻子病故之后,就向贝基求婚。这时,贝基已经秘密地和老皮特的次子罗登结婚才万分懊悔地拒绝了老皮特的求婚。与此同时,因和丈夫罗登在巴黎社交界招摇撞骗而被罗登的姑妈剥夺了财产继承权的贝基承诺会给罗登挣来家产,她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色和智慧,不择手段地借用一切机会往上爬。为了得到钱财,她放弃了名誉和贞操去当斯丹恩勋爵的情妇,最终被丈夫罗登发现,和贝基断然决裂。贝基最后只能四处流浪,得到与社会渣滓为伍的下场。
贝基因为出生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从小就没有体会过被人疼爱的滋味,所以,她对于家庭的意识是很淡薄和缺失的。她一心致力于名利,游走在名利场中,不在乎其他任何东西,除非这个人或者这件事能帮助其实现目标。一切能拿来利用的东西她都会利用,不管是她的爱情还是婚姻,不管是丧失声誉还是尊严,不管是否会伤害身边亲近的人,她都可以牺牲。毫无疑问,贝基是一个鲜明的婚姻投机者。在她身上,有着那个特定时期强烈渴望进入英国上流社会而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投机家和冒险家的各种品质。贝基以婚姻为筹码,对财富地位的疯狂迷恋和对婚姻的不真诚也成为她最终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
2.对于金钱。《名利场》创作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用金钱来衡量,整个社会变得扭曲,金钱是维护人们关系的唯一筹码。人们变得冷漠自私,很少付出真感情。贝基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早年的贫穷让她对跻身于上流社会并过上贵妇人的生活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望。贝基的出身十分贫苦,在她小时候就要经常面对前来要债的凶悍的店主,还有嗜酒成性殴打女儿的父亲。贝基一直处于惶恐和紧张的氛围中,她的生活是痛苦的、扭曲的,而这种生活也迫使她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争名夺利、腐朽享乐的社会,想要生存和改变命运,前提便是金钱,只有拥有足够的金钱,才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给她充足的安全感和安慰。因此,贝基对金钱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执着,她为了得到金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可以放弃一切。她对婚姻忠诚的前提是金钱,所以在罗登失去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她开始露出了本来面目。跟丈夫在前线期间,她和中下级军官鬼混在一起;在罗登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后,她又做起了贪恋女色、声名狼藉的斯丹恩勋爵的情妇。
贝基对于爱情和婚姻是不忠诚的,她用尽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她做的一切全都是基于个人的私利,但在一定程度上,贝基的行为也是对当时父权制权威的一种反抗,是对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女性形象的挑战和女权主义的捍卫。但是,贝基对金钱的过度执着和贪婪,最终也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二)男权社会的挑战者和冒险家
之所以称贝基是男权社会的挑战者和冒险家,是因为她勇敢地挑战了男权主义社会的父权制权威和传统的婚姻模式,向腐朽专制的男权社会发出了抗议。
1.挑战男权主义社会的父权制权威。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男性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只能顺从和屈服于男性。然而,在《名利场》这部小说中,贝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英勇抗争以及不轻易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实实在在地颠覆了父权社会里固有的女性软弱无能的形象。贝基最初的反抗体现在对霸道专横、维护父权主义的平克顿女校长。平克顿小姐不仅是女校的校长,在学校有最高的权力,而且在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中也有些许名声。女校长希望贝基能给低年级的孩子教音乐,贝基果断地拒绝道:“我在这的任务是教孩子们说法语,并不是教孩子音乐课,要是您给我钱,我就去教。”[1]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人敢在平克顿女校长自家的房子面前挑战她的权威,于是她把这个“阴险的小人”和“怪物”赶走了。贝基在离开女校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把象征着权威的塞缪尔·约翰逊的词典扔掉了,这个举动是贝基第一次公开挑战权威。
2.挑战男权主义社会的传统婚姻模式。传统女性对待婚姻的看法是:身体和心灵毫无保留地馈赠,自主意识非常薄弱,甚至接近于无。贝基十分清楚她所处的社会规则,即男权主义社会。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接受这样的规则,为了生存,她成了最出色的女演员。她太了解男人的内心世界了,面对日后有希望成为她丈夫的男人,她从来都是主动出击。面对乔瑟夫,她假扮成温柔胆小纯真的女孩,她在与乔瑟夫握手时十分轻柔地碰触了一下,然后又非常紧张羞涩地把手收了回来。她这一动作,并不是退缩,而是一种进攻。因为在父权制时代,女性不会主动去寻求婚姻,她们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主动勾引男人也被视为可耻。然而,在贝基看来,主动出击来寻找自己的丈夫,主宰自己的婚姻是很必要的。她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主动出击的一方,而且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无论是乔瑟夫还是罗登,在贝基的游戏里都是被动的。这种主动和被动,是与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和婚姻模式完全相悖的。
二、爱米丽亚形象分析
爱米丽亚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富家小姐的典型,她满足了男权社会的一切条件,她是完美的,她的世界是单纯的、美好的,这种单纯和美好使她得到了无数喜爱,也使她无条件地相信爱情。但正是因为她这种性格,让她在困难来临时毫无应对之力,也让她被绑架在婚姻的牢笼里,沦为了男权主义社会下的牺牲品。
(一)安分守己、温柔善良的大家闺秀
爱米丽亚的生活和贝基是截然不同的。爱米丽亚是一个性格温柔、心地善良的漂亮姑娘。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富商,母亲温柔贤惠,哥哥乔瑟夫虽然爱慕虚荣、懦弱虚伪,但是有钱,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爱米丽亚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爱着长大,她从未有过金钱方面的烦恼,不需要为了得到金钱而出卖任何东西。爱米丽亚对于金钱的态度,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她不在乎金钱,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她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安乐的生活,也使她养成了与世无争、安于天命的性格。爱米丽亚“热情地带着贝基参观她家里的每个房间,向贝基展示她的钢琴、图书、漂亮衣服,各类珠宝和她的哥哥送给她的各种漂亮礼物”。[2]因为良好的家境,爱米丽亚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有着过人的学识和得体的修养,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也是维多利亚时期优秀女性代表的典型。她和贝基同在平克顿女子学校上学,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在这所学校里,爱米丽亚处处得到他人的宠爱和逢迎,就连挑剔的平克顿女校长对她也是极力夸赞,夸奖她具有英国大家闺秀所特有的一切优秀品质。在爱米丽亚离开学校时,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她,马车里塞满了送给她的礼物。萨克雷在文中这样描述,“她有甜美的笑容”,“她拥有一颗世界上最善良美丽的心”,“她心灵手巧,会做很漂亮的刺绣,拼写也和字典写的一样,她的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动听,能比得上有名的歌唱家,舞蹈也和著名的舞蹈家同样优秀”,“她兴奋的时候就像阳光下的玫瑰一样美”。[3]15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萨克雷把爱米丽亚的心地善良和安分守己刻画得淋漓尽致。爱米丽亚这一人物形象,也与之后她企图利用杜宾对她的爱慕来达到目的的黑暗面形成了强烈对比,体现了萨克雷笔下的“人无完人”。
(二)男权主义社会下可怜的牺牲品
以夫为天。美国女权主义者葛罗莉亚·玛丽·斯坦能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如果想活的像一个完整的人就必须明确:在那些只有刻板印象的人眼中,女人就像下流的笑话。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首要武器。”[4]爱米丽亚因为出身优越,就像是一朵美丽的娇花,未曾经历过风吹雨打,也未曾体会过人间疾苦。因此,爱米丽亚的世界是纯洁的、美好无瑕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爱米丽亚的心理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只会服从和被动接受。这种生活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塑造了爱米丽亚宽厚善良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却使她在生活发生巨变时毫无反击之力而饱受生活的折磨。爱米丽亚身处父权制主导的社会,女性一般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她们只能依靠男性来生活。爱米丽亚的身上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男性对完美女性要求的一切特质。她自身缺乏独立性,性格比较软弱,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生活的依靠和全部希望的寄托。同时,爱米丽亚相信爱情,也是坚定维护自己婚姻的捍卫者。她对待爱情极度专一,她的感情不掺杂一丝杂质,她的爱情是单纯的,就像她的人一样。乔治是她的精神支柱,“每当乔治的身影出现在广场,她的脸上像是被阳光照耀,瞬时亮了起来,她飞奔向他的胸口扑去,好像广场就是她的家”。[3]36在她的家庭破产之际,在她去乔治一家做客却受到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冷漠待遇时,在自己的婚约被乔治撕毁时,她也没有放手,因为在她看来,乔治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是个英雄豪杰,是她的世界。她没有抱怨,她只担心她和乔治的婚姻能否持续下去。在乔治因为跟爱米丽亚结婚而被父亲减少财产继承份额抱怨的时候,爱米丽亚没有离开他,而是尽力安慰他,表示自己也可以为他做很多事情。爱米丽亚觉得只要能跟乔治在一起,生活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即使乔治其实只是一个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在乔治战死在疆场后,爱米丽亚也不肯改嫁,终日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十年间始终如一,痴心不变。爱米丽亚的这一人物形象,是当时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典型产物,同时也注定了爱米丽亚会成为男权社会牺牲品的命运。
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爱米丽亚对乔治的爱是盲目的,她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她的大半生都在爱情和婚姻的围城里度过。即使爱米丽亚的丈夫乔治在结婚没多久就战死沙场,她也没有放弃过爱他。她拒绝了其他爱慕者的追求,因为爱米丽亚觉得接受其他人是对乔治的背叛。杜宾对她一往情深,她也对杜宾心存感激之情,但是爱米丽亚的内心深处对乔治的怀念和敬仰就像沟壑一样使得她和杜宾无法走到一起。爱米丽亚的爱情和婚姻一直都处于一种顺从和屈服的状态中,再加上男权社会的道德枷锁,她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爱米丽亚是懦弱的、盲从的、被禁锢的,这也反映出萨克雷对当时父权社会的一种讽刺。爱米丽亚缺乏积极抗争和积极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气,最终就只能沦为男权社会可怜的牺牲品。
三、贝基和爱米丽亚两种女性形象的对比
《名利场》中的贝基和爱米丽亚的人生,如果按照既定的轨迹走,就像是永远都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应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她们确实是不同的,明显体现在她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但在面对困难和命运给予挑战时,她们又神奇地相似。
(一)对孩子的态度
对贝基来说,孩子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负担。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后,她就把孩子寄养在巴黎郊外的奶奶家,没有见过孩子。在把孩子接回来以后,贝基就把孩子藏在楼上的小房间里,她不关心孩子,即使听到孩子的哭声也无动于衷,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打孩子一巴掌。贝基虚伪、冷漠,心中无爱,她只看重自己,就连她的孩子也不例外。
爱米丽亚在丈夫去世之后,终日沉浸在痛苦中,孩子的出生给处在绝望生活中的她带来了希望。爱米丽亚把所有的爱和精力全都灌注给了孩子,“喂孩子吃奶,给孩子穿衣,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把奶妈赶走,不希望任何人碰孩子,有时允许孩子的干爹杜宾抱一下孩子,就好像是给了杜宾一个天大的好处一样”。[5]爱米丽亚在极端贫困的恶劣环境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她的孩子乔琪,并对孩子十分溺爱。即使爱米丽亚后来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送走了孩子,但她对孩子的爱没有半分减少,她每天即使要走很远的路也要看一看儿子的窗户透出来的灯光。爱米丽亚对孩子的爱就像现在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为了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爱米丽亚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是绝对无私的。和贝基相比,爱米丽亚尽到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即使其中折射出一些当时社会腐朽的男权主义思想,但是她们二人对于生活坚强执着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困难和命运的态度
贝基出身十分贫寒,但是她天生性格高傲,贫苦的出身并没有阻碍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决心。她虽然工于心计,为人刻薄,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同时她又聪明干练,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奋勇抗争。她从未因现实生活的残酷而向命运低头,她绝不轻言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为了实现梦想不停地的努力奋斗着。虽然贝基为了跻身上流社会采取的各种方法为人所不齿,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懂得适可而止,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贝基的这种敢于拼搏、对命运不服输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对贝基对于困难和命运态度的描述,萨克雷对贝基身上那种女性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的赞扬之情,同时也对贝基的悲惨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爱米丽亚作为富商之女,她青年时期的生活顺风顺水,直到她的家庭破产,平静的生活才被打破,从此困难接踵而至。在困难来临之际,也就是她丈夫在滑铁卢战役中为国捐躯之后,她也曾经一蹶不振,难受得差点挺不过来。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她的生活又重燃希望,不管生活有多艰难,她也都为了孩子坚持了过来。所以说,爱米丽亚和贝基虽然性格不同,但是二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不服输的精神是一致的。爱米丽亚和贝基的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贝基和爱米丽亚不同命运的产生原因
贝基和爱米丽亚的不同结局,看似理所当然,实际上却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是造成贝基和爱米丽亚不同命运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
《名利场》这部小说取材于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上层社会。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男权主义盛行,妇女地位低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英国,正值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工商业空前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使社会分裂成两个阶层,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断地剥削、压榨着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整个社会都处于“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6]的状态。人们大都虚伪贪婪,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萨克雷在创作《名利场》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他用生动形象的文笔,为读者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虚伪、贪婪、腐朽堕落的浮华形象。通过塑造贝基和爱米丽亚的形象,将在父权社会背景下两位女性的经历作为故事的主线,介绍两人各方面的不同,以两位女性的命运作为故事结局,引发了读者对于这部小说的深思。
(二)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
《嘉莉妹妹》中写道:“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的坚强、正直。”[7]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就像贝基和爱米丽亚的生活截然相反所带来的影响一样。贝基出身于贫苦之家,没有人疼爱,受尽贫穷所带来的痛苦,而贫穷和卑微就像枷锁一样,伴随着她长大,也是她一辈子摆脱不掉的阴影。贫穷所带来的影响会伴随人的一生,因为家庭带来的影响,贝基对成为人上人有着深深的执念。如果贝基的家庭和爱米丽亚一样优越,贝基绝对不会对金钱和名利那么执着,也就不会为了得到这些而使尽各种手段,她会和爱米丽亚一样成长为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会对生活报以最大的善意。造成她们两人不同命运的原因之一是环境,因为环境带来的差异和不满足,使得贝基只能靠自己去获得想要的东西,而这也是导致贝基失去一切的关键原因。环境会改变一个人的选择,所以,选择适合的环境对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价值选择是极其重要的。适宜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优秀、积极的一面,就像爱米丽亚一样。与之相反,恶劣的生活环境会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像贝基一样。
五、分析《名利场》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名利场》中贝基和爱米丽亚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的展现,不仅代表当时社会女性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也更加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的现实。认真分析《名利场》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意义,对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警示和指导作用。
(一)历史意义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小说,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名利场》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她们没有绝对的好或坏,都有人性自私阴暗的一面,但也有各自的闪光点。萨克雷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阶段为小说的背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父权主义为主导思想,女性没有地位和尊严,拜金主义横行,权力和金钱意味着特权,每个人都追名逐利,社会是冷漠的,人们是自私的。萨克雷对于贝基和爱米丽亚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的描写,就是为了向人们展现过度地追求名利所带来的危害,借小说揭露了人们过度执着于金钱和名利的丑态,达到抨击当时社会的目的。这部小说作为英国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描述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礼仪风俗等内容对如今研究当时的社会具有主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是研究的不可或缺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现实意义
《名利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名利场》的现象不是过去社会的单个现象,而是存在于社会的每个历史阶段,隐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场。世界上有很多个贝基,也有许多个爱米丽亚,她们都只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缩影。在如今社会,现代的大多数人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着浮躁的气息,功利观念不知何时愈发深入人心,成为人上人、赚更多的钱是很多人的追求,而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获得财富和地位,宁愿采用一些损害他人利益却有益于自身的卑劣手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了他们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自我安慰的借口,进行自我欺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损人害己。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逐着名利、金钱和地位,最后在年老的时候幡然醒悟,后悔自己将这一生都蹉跎了过去,却从不知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代社会因权力欲望而蒙蔽双眼的人们,只有自己在失去一切时,才会明白名利都是过眼烟云。其实,追求名利本没有错,但错在将其看得太重,以至于深陷其中却不自知。大千世界,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追求,把名利看轻,把包袱丢下,去寻找生命中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生活就会幸福轻松很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正是《名利场》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结语
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塑造的贝基和爱米丽亚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实际上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典型代表。萨克雷通过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写作手法,将自己对于英国资产阶级追逐名利、金钱至上、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如实地展现出来,尖锐地批判和揭露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和堕落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萨克雷对于男权主义的不满。《名利场》中对两位女主人公在性格、经历、命运等方面的描述及对比分析,都对现在研究当时的社会现象及分析其社会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们时刻谨记身处现实中的“名利场”应有的正确态度,对现在的生活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启琨.对《名利场》女性形象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9).
[2]胡 艳.萨克雷《名利场》中的人物分析[J].语文建设,2015,(14).
[3]萨克雷.名利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王德易.《名利场》中女性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J].芒种,2014,(2).
[5]王若文.《名利场》中蓓基与爱米丽亚的人物性格研究[J]. 文学教育,2015,(11).
滕建华,薛蕊萧
《《名利场》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