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设置缓和医疗课程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患有终末期疾病的人口日益骤增,对死亡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缓和医疗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我国缓和医疗起步较晚,临床医生缺乏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缓和医疗实践中也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通过对我国当前缓和医疗现状分析,借鉴发达开展缓和医疗的经验,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设置缓和医疗课程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培养从事舒缓医疗专业人才,更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提供有效关怀和治疗。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缓和医疗;课程设置;继续教育;人文教学
缓和医疗,又称“姑息治疗”“舒缓医学”“姑息医学”等,旨在对治愈性治疗已无反应及获益的终末期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和系统评估并预防和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患有终末期疾病的人口日益骤增,对死亡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缓和医疗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我国缓和医疗起步较晚,临床医生缺乏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缓和医疗实践中也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设置缓和医疗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从事舒缓医疗专业人才,更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提供有效关怀和治疗。
更新了一篇临床相关的论文,如临床观察期相关论文如何发表评职称,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我国缓和医疗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开展缓和医疗及其相关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缓和医疗发展迅速。具体而言,缓和医疗是一种整合性全方位照顾,目的在于改善终末期疾病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包括身、心、灵三个部分)[1]。缓和医疗与传统支持治疗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整个缓和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提供医疗服务在躯体上减轻患者痛苦,也提供心理、社会和灵性层面上的照顾,使患者平静舒缓离开世间,同时也为患者家属提供各种支持及哀伤服务[2]。因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患者功能的改善,症状有效控制,资源充分调动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是关键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对疾病晚期的患者早期开展缓和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减少终末无效化疗,提高家庭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保健资源[3]。
1.2我国缓和医疗及其相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015年,大约有430万患者患有新诊断的癌症,超过280万人死于癌症[4]。许多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有着显著躯体不适和心理困扰。可对我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许多这些医疗护理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虽然近十年我国很多地区医院已经设立缓和医疗中心,如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这些缓和医疗中心都集中于中心城市三甲医院,无法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及患者[5]。2018年我国仅23.8万人得到过安宁疗护服务[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癌症患病率的增加,现阶段的缓和医疗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国外缓和医疗教育模式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缓和医疗应成为临床医学及护理本科教育基本组成部分,本科阶段的缓和医疗教育的任务是赋予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所需的基本缓和医疗能力。英国于1987年最先认证缓和医疗专业,并积极推进缓和医疗教育的发展,不断制定修改不同阶段教育计划和指导方针。根据欧洲缓和医疗数据显示[9],在53个中,43个(81%)在本科阶段开展了缓和医疗相关医学教育;在13个(30%)所有医学院都开设了缓和医疗课程,其中比利时、挪威、以色列、英国、法国及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欧洲老年医学会不断更新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中关于缓和医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0]。加拿大医学院协会开展了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旨在确保所有本科医学生接受缓和医疗教育[11]。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要求缓和医疗成为每个课程的一部分,并在美国医疗执照考试中纳入缓和医疗内容,至2002年,97%的医学院学生接受了缓和医疗课程教育及进行相关临床实习[12]。澳大利亚也积极促进将缓和医疗作为所有医学,护理和相关健康本科教育和持续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同时亚洲地区多个如日本、新加坡及印度等也积极致力于缓和医疗专业认证[13]。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缓和医疗教育,改进缓和医疗护理的技术,共同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
3对缓和医疗教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全面的缓和医疗课程侧重于能力发展,并在整个5年的医学教育中融入,应成为全世界每所医学院的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缓和医疗教学课程设置进行如下探讨。
3.1加强缓和医疗课程师资培训
我国目前开展缓和医疗教育困难在于严重缺乏具有缓和医疗教育资格的教师,临床实习中也缺乏经缓和医疗专业培训的指导教师。缓和医疗是一种由多学科联合组成的团队式医疗,因此在其教育课程中可纳入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心理科医师、精神科医师、肿瘤科医师及营养师等。开展继续教育学习,对肿瘤科及宁养科临床指导教师进行缓和医疗系统培训,具备初级缓和医疗知识及能力并将该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3.2缓和医疗理论课程设置探讨
在医学本科阶段,缓和医疗教育应从肿瘤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删除,并作为一个独立课程进行教学。课程主要内容应包括普及缓和医疗核心原则和基本理念;了解肿瘤晚期患者常见症状(主要为症状管理和疼痛控制);了解基本镇痛药物的应用;初步了解肿瘤晚期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和社会心理问题;了解缓和医疗团队合作模式、医疗护理服务、终末期灵性指导及哀伤服务。可通过典型病例结合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训练有素缓和医疗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缓和医疗计划,并模拟死亡使学生更好理解灵性指导及哀伤服务,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考试,以改进教学方式及内容。
结语
缓和医疗虽然在起步较晚,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了解和借鉴缓和医疗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推广缓和医疗,必将促进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缓和医疗工作中来,提升我国缓和医疗水平,满足人们对缓和医疗的需求,让患者能真正从中受益享受人生尊严。
参考文献
[1]王雨婷,董碧蓉.缓和医学概述[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2):157-160.
[2]XuanQu,NanJiang,NanGe,etal.Physicians’PerceptionofPalliativeCareConsultationServiceinaMajorGeneralHospitalinChina[J].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2018,33(4):228-233.
[3]ZimmermannC,SwamiN,KrzyzanowskaM,etal.Earlypalliativecareforpatientswithadvancedcancer:acluster-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2014,383(9930):1721-1730.
[4]ChenW,ZhengR,BaadePD,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J].CACancerJClin,2016,66(2):115-132.
[5]宁晓红.缓和医疗的发展和思考[J].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41(5):723-725.
刘颖1刘大军1王佳贺2
《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设置缓和医疗课程的思考》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