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路径探讨
摘要: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路径展开探讨。概述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义务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逐步加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配置情况持续改善,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都有所提升;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和学校办学条件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分析了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机遇,在教材方面,智能教育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电子版教材资源及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智能化设备所承载的知识量远远大于课本;在教学内容方面,未来学校教育的内容应反映职场和社会需求,会广泛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空间性和灵活性较大的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新常态,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替代方式。阐述了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基础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智能化时代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疫情时代需要重新审视智能教育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应对教育挑战的对策,应保障教育公平,更新教师专业能力框架,客观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教育,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未来教育;智能教育
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义务
教育领域,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我国不断加强城镇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城市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得到较快增长。小学阶段招生、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城市小学增长较快;初中阶段招生、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城市初中增长较快,这与我国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预期效应相吻合。我国义务教育正在向着优质均衡阶段迈进,截至2019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为99.94%,初中毛入学率为102.6%。此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较为平稳,该阶段内高于规定学历教师的比例也持续提升,农村学校提升幅度快于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办学条件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逐步加强,但在教学仪器设备及校园网建设方面,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2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机遇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产生了显著影响。从理论层面,人工智能促使教育学学科形态发生新转变,一些分支学科重新出现在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中。促使教育学突破其内蕴的技术逻辑,为经典技术问题寻求新的解决之道。此外,人工智能也能促进我国教育学研究方法、范式的转型[1]。在实践层面,人工智能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为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提供开放式教育,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智能化时代要求人工智能与教育之间深度融合,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从微观层面,智能教育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形态,表现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
3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型,但是智能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潜在风险和挑战,比如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及智能教育效果评估监测等问题。
第一,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开放交流程度存在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基础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但是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当地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足,仅靠教育经费拨款资助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城乡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我国城乡地区教育不公平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加剧。
第二,智能化时代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教师群体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存在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显然背离了我国新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化思维的新型人才的要求和目标,也不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工业4.0的到来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学习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了解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和操作程序,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大中小学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得不从面授直接转为在线教育,虽然在线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各种挑战,在线教学质量仍有待提升。目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以下挑战:其一,教师无法离开学校参与职业发展。其二,教师需要每天往返于不同课堂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他们的时间完全被教学任务填满,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其三,教师需要参加专业发展培训以适应新型教学形式,部分教师教学体验不高,积极性较低。
4智能化时代下应对教育挑战的对策
第一,保障教育公平是各国在发展本国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价值追求[2]。教育不公平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我们必须意识到现有教育资源有限的事实,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可以尽可能实现相对公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学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相关部门要加大教育公共产品服务与经费投入力度,并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社会应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给予充分信任,促使高校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活力和积极性。
第二,更新教师专业能力框架,以应对智能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教师的角色和职责重新定义新时代合格教师的标准。后疫情时代凸显了运用信息技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教师应不断学习并掌握新的教学技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保持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需要为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评估和职业发展提供基本工具,为各种教师教育项目的审核及认定提供基准。此外,未来的教师政策也应从供应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从而发挥预测未来教师需具备能力的作用,要定期回顾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与效果,以适应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变化拓展的需求。后疫情时代使教师职责不断扩大,其专业能力框架也应定期更新,以应对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潜在挑战。
第三,客观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教育。虽然智能化时代拓宽了学习者获得教育资源的渠道,但其大部分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往往被忽视。例如,学习过程中需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等,在智能教育时代这种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自主性和自律意识,但现实中存在低学龄、意志力差、自控性弱等个体,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其获得系统性的知识[3]。智能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手段,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工作者应客观理性看待,发挥其优势作用。
5结语
通过梳理总结当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未来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伍红林.人工智能进步可能为当代教育学发展带来什么?[J].大学教育科学,2020,(05):103-111.
[2]胡巍森.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与应对策略———来自经合组织的经验[J].郑州师范教育,2020,9(02):61-65.
[3]张惠惠.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对教育育人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教育科学,2019,(08):8-12,5
宋丽艳
《智能化时代下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路径探讨》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