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不断加快,旅游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践教学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能真正落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2019年2月13日,印发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贯彻和落实《方案》精神,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助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更新了一篇旅游相关的论文,如旅游管理专业在哪些期刊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一)旅游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
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自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当时称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建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稳步提升,办学资质也由原来单一的官办转向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源于的政策利好。2015年,原旅游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类办学主体都可以捐资和出资兴办旅游职业教育,为民办旅游职业教育的兴旺打下了基础。而印发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方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办学“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等。“转变”的提出,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校企协同育人、育训结合、多元化办学成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1)。
(二)高层次旅游人才缺口逐年增大
旅游产业需求是旅游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WTTC(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达到11%,旅游总收入预计达6.5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需求从单纯的数量增加,实现了到质量和内涵的提升。新的旅游需求迫使旅游业呈现新业态,而旅游新业态又催生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旅游业不再是进入门槛低的行业,而是急需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信,具备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实战型、创新型的旅游人才。而事实上,旅游新业态要求的高层次旅游人才缺口极大。如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导师人才缺口在5000万人以上。随着定制旅游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年,定制旅游师的缺口将达到5万人以上。除此之外,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文创设计、旅游房车及产业链服务等都出现专业高层次人才告急的状况。旅游新业态逼迫旅游职教理念从“学而优”到“技而优”的转变,这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兴趣和职业态度等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并将其作为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指标。而很多旅游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一味地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兴趣和职业态度的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对所学领域毫无兴趣,对该领域的职业态度也仅限于要获取一份工作,结果只能以不胜任而游离于所学领域之外。而实践教学通过将企业的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结合,甚至于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岗位上进行操作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的兴趣,增加对行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在入学选专业的时候,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而是根据分数或其他因素进行选择。因此,在进入到旅游相关专业进行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在实践教学中,这些学生却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切身操作体验,激发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的系统性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及保障等。也就是说,应该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视角看待实践教学,而不应该只把实践教学看成一个环节,而且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培养学生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旅游市场需要(3)。为此,本文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了包括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在内的“六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程建设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实践课程设置之前,必须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明确各门实践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在完成培养人才目标中的积极地位以及重大作用(4)。以此构建知识、素质、能力矩阵,并根据矩阵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使实践课程内容前后衔接,既富有层次化又整体优化,确保实践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符合,力求实践课程的知识体系对职业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区别,不能以实践课程之名行理论课程之实。二是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构建实践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要以学生利益为本。三是要以能力本位构建实践课程,即借鉴CBE模式,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四是要体现科学性,即依据理论,并让理论在实践中落地,避免形式化。
(二)实践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不论是理论教材,还是实践教材,都具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功能。当下旅游类的教材中,主要以理论教材为主,虽有一些实践教材出版,但内容上大同小异,且内容陈旧,和目前旅游企业的实际操作相去甚远。因此,编写一系列规范、完整并不断更新的实践教材,是当下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确保实践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广泛征求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吸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编写委员会。在认真研讨后确认实践教材的教学大纲,再根据大纲进行教材内容的撰写,确保实践教材的内容既科学又符合企业实际操作。另外,各旅游实践环节看似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实践各环节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构成旅游产业的企业和部门都是以共同的服务对象———旅游消费者为纽带,因旅游活动这一主线而相互关联。因此,在实践教材的编撰上,也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实践教材体系。
李茜燕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